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全文浏览

    [回顾] SLI续写3dfx的传奇 从Voodoo到NV40

      相信对PC技术感兴趣的用户都不会对SLI双卡互联技术感到陌生,SLI 全称是Scalable Link Interface(可升级连接界面),它是nVIDIA公司于2004年6月28日推出的一种革命性显示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一种特殊的接口连接方式,能让多块SLI-Ready GeForce显卡工作在一块nVIDIA SLI-Ready nForce主板上,智能化地提升系统图形性能。

    通过专用的线缆连接起来的两片Voodoo2显卡。

      其实双卡互联技术并不是在2004年才出现的,早在3dfx时代,并联方案就已经出现。还是3D显卡刚刚问世的年代,在经历过Voodoo的辉煌之后,1998年初,3dfx推出了它的第二代3D图形卡产品Voodoo2。Voodoo2具有90Mps的像素填充率,支持Z-Buffering、Anti-Aliasing、单周期双纹理等当时最先进的3D特性,其性能大幅超越其上一代产品,更是将其他对手更是远远甩在了身后。但是最令人兴奋的不仅仅是Voodoo2的性能,而是其所特有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SLI交错互连技术”。Voodoo2的这项技术,可以让两块Voodoo2显卡并行运行,连接起来进行并行运作,就能够获得近乎翻倍的3D效能。

      在Voodoo2之后的Voodoo3,3dfx没有效仿这个SLI双显卡技术,但在Voodoo4/5/6时代,3dfx重新恢复了SLI,但应用的形式已有所区别。Voodoo2倡导双显卡并行运作,两块显卡插在PCI槽里再用专用的线缆连接起来,但这并非必需的,单个Voodoo2显卡也可以独自工作,只是速度较慢而已。2000年春,3dfx推出VSA100图形芯片,当时nVIDIA已经压过3dfx成为领先者,为了夺回自己的领导地位,3dfx让SLI技术重装上阵。VSA100可支持单芯片、双芯片和四芯片并行运作,单芯片版本就是Voodoo4,双芯片显卡为Voodoo5 5500,而四芯片显卡则是著名的Voodoo5 6000。此时,SLI技术演变为单显卡多图形芯片的形式,不需占用两个插槽,但内部的工作机制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依然是通过划分渲染帧的方式各自执行,然后在帧缓冲中统一合成。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显卡都没获得广泛认可,3dfx也从衰落走向死亡。2001年初,nVIDIA收购了3dfx,SLI技术也随之成为了历史,尽管nVIDIA掌握了3dfx的所有技术,但它并没有将之发扬光大,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收购3dfx的目的也许只是消灭一个竞争对手而已。

      在这之后,我们看到了nVIDIA顺利一统江湖,接着就是ATi逐渐发起挑战,GeForce和Radeon是人们最常挂在嘴边的名词,至于3dfx和它的SLI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了,即便偶尔有人谈起,也多是说那是一个策略糟糕的企业和一项昂贵不切实际的技术。在显卡的历史中,除了Voodoo2之外没有哪一项多显卡、多芯片技术曾获得成功,虽然ATi尝试过,新生的XGI也勇闯该领域,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方案并不受用户们的欢迎。不过,谁也没有想到nVIDIA重新拾起3dfx的SLI技术。2004年6月28日,nVIDIA大张旗鼓发布了“SLI Multi-GPU技术”,并将该技术引入最新发布的GeForce 6800和Quadro FX4000系列显卡上。沿用“SLI”这个名称或多或少让人联想到3dfx,nVIDIA想要的也许正是这个效果,它更希望被用户认为是3dfx技术的一脉相承。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便会发现它与3dfx的SLI技术没有多少相同的地方,基本上就是一套nVIDIA新搞出来的多显卡方案。

    ×
    热门文章
    1微软或选择明年6月推出Windows 12,预计会带动新一轮AI PC销售
    2日本PC厂商再推新款Noctua定制显卡:RTX 4070 Ti Silent Master
    3AOC推出U27N3RB显示器:90W Type-C一线通,带支架臂,首发到手1999元
    4第二代E-Core至强Clearwater Forest最多288核,拥有更高的IPC和缓存
    5最新曝料Apple Vision Pro屏幕供应商为中国厂家,名单内无索尼出现
    6LG 27GR95QE电竞显示器降至5499元:2K@240Hz OLED屏,相比首发价几乎腰斩
    7江波龙宣布将与金士顿成立合资公司:为国内用户提供高端嵌入式存储产品
    8Capcom确认将有更多《生化危机》重制,且继续使用RE引擎制作
    9相关消息称iphone 16系列将全系配备“自定义按钮”,并新增更多功能
    已有 2 条评论,共 2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游客  2016-03-04 17:46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游客  2015-11-29 02:2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