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随着Intel推出第11代酷睿桌面处理器Rocket Lake,标志着目前所有新平台全面支持PCI-E 4.0,而从第一个消费级PCI-E 4.0 SSD进入市场到现在也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产品也开始逐渐细分,伴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我们将目光放到用户基数更大的PCI-E 4.0主流级别产品上,XPG翼龙S50 Lite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它的读写速度还是要比PCI-E 3.0的M.2 SSD快了不少,而且价格又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XPG翼龙S50 Lite采用红色的包装,正面正中间是产品本身,下方写着产品型号以及容量,上方左侧则印有这款产品的一系列特性,包括PCI-E 4.0、3D NAND、NVMe 1.4、SLC Cache、LDPC与提供散热片等。背面基本上是文字,写了一些SSD的基本信息,读取速度3900MB/s,写入速度3200 MB/s,产品的质保期是5年。

    XPG翼龙S50 Lite容量有512GB、1TB和2TB三种,1TB与2TB的连续读写速度都有3900/3200 MB/s,512GB的连续读取还是3800MB/s,连续写入为2800MB/s,2TB的最大4K随机读写能到490k/540k IOPS。

    与主打性能的XPG翼龙S70不同,翼龙S50 Lite配了一块贴合性更好的散热片,有一定散热与保护作用, 此外这散热片是与SSD分开放的,需要使用时用户要自己贴上去。不预先帮你装好的原因是考虑到现在大部分拥有PCI-E 4.0 M.2口的主板都会自带M.2散热器,如果预先装好的话,要把这个贴上去的散热片撕下来还是要费一番力气的,直接让用户自己选装还是不装会比较好。SSD的背面有贴纸,上面写着SSD的型号以及序列号,还有一堆环保标准的标志。

    翼龙S50 Lite 2TB SSD是采用双面设计的,正面有主控、DRAM缓存,两颗NAND闪存,背面也有两颗NAND闪存,这款SSD用的是慧荣的SM2267方案,目前还是比较少见的。

    慧荣SM2267是面向主流消费级SSD设计的PCI-E NVMe Gen4*4 SSD主控,采用28nm工艺生产,内部有两个ARM Cortex R5内核,支持4个NAND通道,最高8CE,每通道最高速度为1200MT/s,支持ONFI 4.0/3.0和Toggle 3.0/2.0的闪存,可支持16bit的DDR3/DDR4缓存,主控支持慧荣结合LDPC与RAID Data Recover的NANDXtand ECC纠错技术,可大幅强化3D NAND的P/E周期,为SSD带来更长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还支持端到端数据路径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保护。


    缓存是三星的K4A8G165WC-BCTD,是颗1GB的DDR4-2666

    SSD的正反面各有两颗威刚自封的闪存,本质是美光的B27B 96层堆叠3D TLC闪存,单颗容量512GB,传输速度可达1200MT/s。

    测试平台与说明

    XPG翼龙S50 Lite用的是PCI-E 4.0接口,所以我们必须得使用支持PCI-E 4.0的平台,所以SSD测试平台采用AMD Ryzen 7 3700X,主板是华硕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被测SSD会被安装到直连CPU的M.2接口以获取最佳性能,对比的产品是XPG翼龙S50 1TB, 以及以前的旗舰级PCI-E 3.0 SSD西数黑盘SN750 1TB。

    CrystalDiskMark测试

    先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峰值性能测试,在队列深度8的时候XPG翼龙S50 Lite 2TB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3902/3256 MB/s,和PCI-E 3.0的旗舰产品SN750相比性能还是要更强一些的,读取性能高了15%,毕竟以PCI-E 3.0x4的带宽是达不到3900MB/s的速度的。

    再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真实性能测试,因为SSD的峰值性能都在高队列深度下测出来的,实际上日常操作的队列深度只有1到3左右,在队列深度1的时候XPG翼龙S50 Lite 2TB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3510/3170 MB/s,低QD时读写表现不差,特别是写入速度与高QD几乎差不多,它在低队列深度的性能表现非常不错, 连续读取性能甚至比自家旗舰翼龙S50还高, 延迟方面,读取延迟54.8us,写入延迟17.9us,读取延迟比翼龙S50低,写入延迟比它高,表现都要优于SN750,实际使用的话这个用SM2267主控的翼龙S50 Lite体验可能会比用群联E16主控的翼龙S50更好。

    AS SSD Benchmark测试

    使用AS SSD来测试的话XPG翼龙S50 Lite 2TB的连续读写速度为3391/3131 MB/s,4K随机读写速度是66/216MB/s,测试结果 与翼龙S50有不少差距,但与PCI-E 3.0的SN750比起来还是要强不少。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测试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是我们自己制作的I/O轨迹回放测试,是硬盘真实情况的重现,与PCMark的硬盘测试采用真实的磁盘I/O轨迹回放比较类似,会更为贴近实际应用情况,测试使用我们自行录制的真实硬盘I/O轨迹脚本,整测试包括日常应用、办公应用和游戏应用三个部分,涉及多个软件的操作,这些脚本使用Intel NAS Performance Toolkit进行全速回放。

    回放测试是真实应用的反馈,所以XPG翼龙S50 Lite的真实性能表现比翼龙S50和西数黑盘SN750都要强得多,主要原因是它的读取延迟低,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反应会更为迅速, 而且回放测试是真实应用时读写,队列深度都不高,主要集中在QD1~4之间,所以翼龙S50在高队列深度下的读取性能优势未得到发挥。

    PCMark 7测试

    XPG翼龙S50 Lite 2TB在PCMark 7磁盘测试中的原始得分是18353,XPG翼龙S50 1TB得分是19248, 差距不是很大,而西数黑盘SN750 1TB的得分为16467,主流级PCI-E 4.0 M.2 SSD对旗舰级PCI-E 3.0 M.2 SSD的优势非常明显。

    PCMark 8测试

    XPG翼龙S50 Lite 2TB在PCMark 8磁盘测试中的测出来传输率是632MB/s,而XPG翼龙S50 1TB是625MB/s, 西数黑盘SN750 1TB得分是544MB/s,提升幅度约为16%。

    PCMark 10测试

    XPG翼龙S50 Lite 2TB在PCMark 10磁盘测试中的测出来传输率是330MB/s,平均存时间85us,与XPG翼龙S50 1TB相差不大,与西数黑盘SN750 1TB相比还是略微要快一点。

    TxBENCH测试

    TxBENCH的全盘写入曲线,测试结果XPG翼龙S50 Lite 2TB的SLC Cache有300GB左右,大概占总容量的15.7%, 并没有采取激进的全盘SLC Cache缓存策略。在SLC Cache容量内SSD的写入速度维持在3000MB/s附近。而Cache用光后原始TLC的写入性能的平均写入速度剩下530MB/s左右,而且SM2267是个双核主控, 当写入量达到1242GB时,空白NAND已经耗尽,写入速度进一步下降,当然了正常使用的时候单次写入量很少会超过200GB,300GB的动态SLC Cache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各种需求。

    IOMeter测试

    以下是使用IOMeter对SSD全盘进行两小时的4K QD32随机写入后所记录下来的IOPS离散分布情况:

    这是IOMeter对SSD全盘进行两小时的4K QD32随机写入后所记录下来的IOPS离散分布情况,刚开始最高的是SLC Cache的速度,大概维持了10分钟,IOPS很稳定地在130000附近, 待SLC Cache用尽后就到原始TLC写入,大概在68000到71000 IOPS之间,最后那段则是空白闪存全部用光的状况,大概1小时后才会变成这样,整个过程的平均写入速度是278.7MB/s,而最后10分钟的平均写入速度是248.1MB/s。

    Trim与GC测试

    这测试会在用IOMeter对没分区的SSD进行全盘的4K QD32写入2小时,然后再分区格式化进行全盘TRIM,随后再进行一次HDTune写入测试看看写入性能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

    空盘时SLC Cahce的写入速度为3000MB/s左右,TLC的原始写入速度在520MB/s左右,写入2小时后依然可以挤出少量的SLC Cache,TLC的原始写入速度没怎么变,放置一小时后变化不大,全盘TRIM后马上SLC Cache空间恢复了,但切换到TLC写入的状态有点奇怪。

    散热测试

    散热测试我们使用IOMeter对SSD进行10分钟的QD32连续写入,数据包大小1MB,用HWiNFO软件记录SSD在写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翼龙S50 Lite的温度比较稳定, 在不安装散热片的话最高温度也只有76℃,安装原厂散热器后最高温度则是72℃,相信搭配主板自带的M.2散热片效果更佳。

    总结

    XPG翼龙S50 Lite的定位非常巧妙,它基本上比任何PCI-E 3.0的M.2 SSD都要强,当然它的随机读取性能较强,有着较低的延迟,所以实际轻度使用情况下和其他PCI-E 4.0 SSD差距不大,重载时的表现中规中矩,毕竟主流级产品基本都不怎么考虑重载的情况,实际使用时也不怎么可能会出现,除非你拿它去挖矿。

    而这款SSD的售价也确实不算高,1TB卖1049元,比那些高性能PCI-E 3.0 M.2 SSD要低不少,比PCI-E 4.0的产品便宜多了,2TB则因为受近段时间矿潮影响价格有一些波动,总体来说是一款性价比相当不错的主流价位SSD产品。

    ×
    热门文章
    1英伟达发布Blackwell架构GPU:包括B200和GB200,大幅提升AI计算性能
    2微星RTX 4070 Ti SUPER EXPERT 大神上市:铝合金压铸外壳,首发7099元
    3谷歌将RISC-V作为其定制AI芯片:为TPU提供内核设计,推动SiFive收入增加
    4AMD演示DX12新功能“工作图”:渲染效率比传统方式高出64%
    5高通推出第三代骁龙8s移动平台:承接旗舰架构,支持终端侧生成式AI功能
    6兆芯开先KX-7000/8处理器现身Geekbench:性能翻倍,但仍落后于10代i3
    72024年HBM产值占比将达到DRAM产业约20.1%,相比2023年8.4%大幅增长
    8传Dell内部已官宣最新高层人事调整,新任Dell中国董事长全面接管
    9AMD提交第一个Zen 5补丁:与GCC14合并
    欢迎参与评论,每一条合规评论都是对我们的褒奖。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