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全文浏览

    3.3.2 SLCMLC以及TLC


    NAND的分类

      即便同为NAND闪存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上面这张金字塔排列就显示了六种不同的NAND闪存,从下到上性能、可靠性依次升高,但是价格也水涨船高。

      金字塔顶端的是SLC,可靠性、寿命、性能还有价格都是最高的,使用SLC闪存的要么针对不计成本的企业级市场,要么就是做几款产品展示形象的。

      第二级的是Clear NAND,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内建ECC纠错支持,这样SSD主控就不需要ECC处理了,负担就少多了,Clear NAND主要是美光在做。

      再往下就是MLC的天下了,但是MLC也有很大区别。最好的是Enterprise Synch MLC(企业级同步MLC),可靠性和寿命针对企业级市场做了优化。之后就是Synch/Toggle MLC(同步/反复MLC),其中Toggle MLC多为东芝出品。

      SSD中应用比较多的其实还是Asynch MLC(异步MLC),价格便宜量又足,性能也不算差,重点就是消费级市场。

      金字塔最底端的是TLC,它也很特殊,从前两年就开始嚷嚷相应的TLC SSD,去年11月份OCZ就宣布将在今年推出TLC产品,不过到现在也什么动静,关键的问题就在TLC可靠性太差,性能也低,除了容量提升之外很难有说服人的理由。

      SLC、MLC以及TLC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继续前面的问题,施加电压会导致浮栅极电位变化,那么施加不同的电压就会有更多的电位变化,NAND闪存单元就可以容纳不同的信号组合,这也就是SLC、MLC以及TLC的区别。

      这几种闪存的物理结构是相同的,SLC(single-level-cell)是最简单的一种,加电就是1,断电就是0。

      MLC (multi-level-cell)就是每个cell单元中有多个信号,通过控制不同的电压来实现的,常见的是2个电信号的,它的信号组合有11,01,00,10四种,也就是可储存的容量提升了。

      TLC(Triple-level-cell)实际上也是MLC中的一种,不过常说的MLC几乎就是特指2个信号位的。TLC每个Cell单元中可荣内的信号更多,有000,001,010,011,111,110,100,101这8种,容量会更大。


    MLC会带来容量的增加(图片来源anandtech)

      提升容量、降低成本是MLC及TLC最大的优点,但是负面影响也很严重。

    1.MLC性能下降

      MLC需要更精确的电压控制,program过程所需时间更多,因此写入性能也会大幅下降,理论上只有SLC的1/4;读取,特别是随机读取性能也会受影响,因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从四种电信号状态中区分所需数据,读取性能只有SLC的1/3。


    SLC与MLC性能对比

    2.MLC可靠性下降

      SLC闪存一次P/E循环只需要击穿一次氧化层,而MLC需要不同的电压多次击穿氧化层,物理损害比SLC要严重得多,MLC的写入次数指数级下降,比如SLC的理论寿命是1万-10万次,而MLC的写入寿命上限就只有1万次,而且随着工艺的进步,这个数值还在下降,25nm MLC普遍只有3000-5000次。

    3.MLC需要更高的纠错

      由于电压分的更细,MLC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敏感度,不然就容易出现读错数据的可能,也就是说MLC出错的几率增大了,纠错要求也必须随之提高,反应在SSD上就是需要更强的ECC机制。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缺陷之外,MLC的漏电流、电压边界位移(voltage margin shifting)现象也增加了,MLC的功耗和发热也更高,这些都是MLC带来的问题,虽然相比前面几个并不算严重。

      说了这么多MLC的“坏话”,其实也没必要,因为SLC的成本和售价不是谁都能接受的,而MLC带来的好处是极具诱惑力的,它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缓解,至少SSD的主流还是MLC,而且针对企业级应用的MLC在可靠性和寿命上一样有保障。

    文章导航
    1.扉页
    29.5.7.1 三星830 128GB
    2.1 前言:HDD寻春苦未至,SSD花开正当时
    30.5.7.2 三星赠送软件: SSD Magician
    3.2.1 降价之风愈演愈烈,SSD飞入寻常百姓家
    31.5.8 超极速Hyper SLC 128GB
    4.2.2 睁大眼睛,市售热门SSD型号速览
    32.5.9 忆正FTM Plus 120GB
    5.3.1 速度不是唯一,SSD真正的优势在哪?
    33.5.10.1 OCZ Vertex 4
    6.3.2 主控芯片:SSD的大脑
    34.5.10.2 OCZ Vertex 3 Max IOPS
    7.3.3.1 闪存基础原理:为什么会写入次数限制
    35.5.10.3 OCZ Vertex 3
    8.3.3.2 SLC vs MLC:性能、成本与可靠性的纠结
    36.5.10.4 OCZ Agility 3
    9.3.3.3 闪存同步与异步的选择
    37.5.10.5 OCZ附送软件:OCZ Toolbox MX
    10.3.4 为啥越用越慢?闪存的读写过程
    38.5.11 浦科特 PX-128M3
    11.3.5.1 SSD不可靠?写入放大带来的难题
    39.6.1 测试平台与方法
    12.3.5.2 SSD延寿计划之“耗损均衡”
    40.6.2 如何解读测试成绩
    13.3.5.3 还我漂漂拳,TRIM与GC运作方式
    41.7.1 AS SSD Benchmark测试
    14.3.6.1 容量相差这么大,也谈SSD OP空间
    42.7.2 CrystalDiskMark测试
    15.3.6.2 SSD实际可用容量一览
    43.7.3 PCMark7测试
    16.4.1 好马要配好鞍,该为SSD选择怎样的主板
    44.7.4 Fastcopy测试
    17.4.2 为什么要开启磁盘模式AHCI模式?
    45.7.5 Photoshop CS5文件载入与保存测试
    18.4.3 SSD的4K对齐问题
    46.7.6 性能测试数据汇总及分析
    19.5.1 十四款SSD规格一览
    47. 7.7 GC效率测试-SF主控
    20.5.2.1 威刚XPG SX900 128GB
    48.7.9 GC效率测试-其他主控
    21.5.2.2 威刚附送软件:Acronis True Image HD
    49.7.10 TRIM性能
    22.5.3 海盗船Force GT 120GB
    50.8 SSD功耗测试
    23.5.4 Crucial M4 128GB
    51.9 128/120GB SSD选购参考意见
    24.5.5.1 Intel 520 120GB
    52.10 有关SSD发展趋势及感想
    25.5.5.2 Intel 330 120GB
    53.11.1 附录:Crucial M4固件刷新教程
    26.5.5.3 Intel附送软件:Intel SSD Toolbox
    54.11.2 附录:忆正FTM Plus固件刷新教程
    27.5.6.1 金士顿HyperX 3K 120GB
    55.11.3 附录:OCZ SSD固件更新教程
    28.5.6.2 金士顿软件:Kingston SSD Toolbox
    56.11.4 附录:浦科特M3P固件刷新教程
    ×
    热门文章
    1酷冷至尊推出全新Cryofuze 5导热膏:为DIY带来新趣味与个性化选择
    22024年4月中国大陆显卡出货量:华硕逆势增长重回第二
    3技嘉推出钛金雕板卡:出色性能与奢华白金的融合,展现美感和性能的高峰
    4联力DAN Cases A3-mATX机箱图赏:设计简约典雅,装法丰富多样
    5影驰推出RTX 4070 SUPER/Ti SUPER Classic显卡,双槽涡轮散热设计
    6UL揭示8年GPU性能发展历程:平均性能提高1.8倍,未来需要更大压力的测试
    7酷里奥B40S-DIG系列散热器上架:133mm高度,10CM风扇,配温度数显
    8JEDEC概述未来内存标准:DDR6速率将飙升至17.6Gbps
    9618精选:技嘉心动购物节开启,主板早买也便宜
    欢迎参与评论,每一条合规评论都是对我们的褒奖。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