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全文浏览

    ◆ 第三方北桥散热器的特点

    用红外线温度扫描仪可以清楚看到主板上热量聚集的地方,以北桥芯片,供电模块等部份温度最高。

      对于热爱超频的用户来说,主板上附带的那些散热器,是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给CPU、内存超频,给北桥增加电压后,北桥芯片的发热量会剧增,这就需要一个更优秀的散热解决方案。正因为如此,第三方北桥散热器也纷纷面世,一时间是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的北桥芯片散热器

      从目前市场上的北桥散热器特点来看,主要分为三类:

      1、被动散热方式的风槽式传统散热片

      所谓风槽式,是指鳍片与吸热底面垂直相连,空气由顶部进入,侧面流出(吹风),或由侧面流入,顶部抽出(吸风)。空气由鳍片与吸热底形成的槽道中通过,且其间流动方向会发生变化,这是最经典的传统散热结构。目前很多北桥散热器使用了这种传统结构,并且无风扇的被动散热方式。

    传统的风槽式结构,无风扇被动散热(ZALMAN NB47J)

      这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原来没有预装散热器的北桥上,或者原来的散热器过小。代表作为ZALMAN的几款北桥散热器,如ZM-NB47J。不过从目前现状来看,这类散热器很难服伺好日益发烧的北桥,必须考虑给它们加上主动散热的风扇。这些散热器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低廉,与主板的适应能力强。

      2、主动散热方式的风槽式传统散热器

    传统的风槽式结构,带风扇主动散热(超频三小鱼儿)

      这类产品在一年前是绝对主流,以超频三的花无缺/小鱼儿为代表,采用传统的散热方式,散热底座配上小尺寸的风扇,散热底座或铜或铝,基本上是早期CPU散热器的缩小版,体积较小,便于安装,价格便宜,实用性强。

      3、热管技术的风道式散热器

      鳍片与吸热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连接,包括一体成形、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热管等手段间接连接;相对位置可以平行、垂直,或者置于与吸热底有相当距离的位置;共同点为,空气由一侧进入平行排列的鳍片所构成的风道,流过鳍片间的空隙,并与之进行热交换,再由另一侧排出,称为“风道式”。

    流行的Tower流风道式结构(Thermalright HR-05 IFX)

      当魁梧的Tower流风道式热管散热器成为高端CPU散热器代言人后,厂商们不失时机的将它们引到北桥散热器阵营中,目前中高端的北桥散热器无一不是采用这样的结构,以Thermalright HR-05系列为代表。这些Tower流北桥散热器可以被动式静音工作,也可以辅以风扇主动散热器获得更优秀的性能。性能出色是它们立足之地,当然,体积较大,安装容易发生冲突,价格较高,是它们竞争上的短处。

    ×
    热门文章
    1华硕Z790-AYW WIFI W 哎呦喂主板上市:全白外观,支持DDR5-8000+,1999元
    2传闻继M4 iPad Pro之后,苹果计划为更多设备进行“瘦身”
    3酷冷至尊新款被动式散热电源发售:850W版本399美元,还送27寸电竞显示器
    4三星Galaxy Tab S10 Plus或用天玑9300+,原因在于骁龙芯片价格上涨
    5群联推出E31T入门级主控,将带来更便宜的PCIe 5.0 SSD
    6技嘉推出AORUS C400 GLASS机箱:40L紧凑设计,预装4个ARGB风扇
    7AMD为可配置多芯片设计GPU申请专利:优化设计,可选多种运行模式
    8飞利浦27M3N3540P显示器上架:针对FPS玩家,2K@240Hz,首发1699元
    9华硕发布Prime 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三风扇紧凑设计,符合SFF-Ready
    欢迎参与评论,每一条合规评论都是对我们的褒奖。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