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在今年4月份,AMD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40nm工艺的GPU——基于RV740核心的Radeon HD 4770,使GPU在工艺上首次超越了CPU,可以说AMD在工艺方面是颇为急进的,首款40nm产品的上市并没有引来太多的掌声,而且还由于良率极低的问题而未能在中国大陆铺货。不过Radeon HD 4770亦仅仅是AMD试水40nm的先锋产品,Evergreen才是今年的重头戏。

      AMD在为Evergreen投放了无数的烟雾弹后,终于在9月底正式推出了Radoen HD 5870/5850这两款万众期待的旗舰产品,在向40nm工艺过渡的同时亦为我们带来了GPU规格上的大幅提升以及各种新特性、新技术的支持,并正式敲开了DirectX 11的大门。

      从对照表来看,基于Cypress核心的Radoen HD 5870规格基本比Radeon HD 4870的翻了一倍,流处理单元数量史无前例地激增到1600个流处理器,纹理单元增加到80个,后端渲染单元也提升至32个,浮点运算能力大幅提升至2.72 TFLOPs,显卡整体性能暴涨。

      一直以来高性能必然会带来高功耗,不过从规格表来看Radoen HD 5800系列显卡在性能翻倍飙升的同时,功耗却并没有大幅上涨,而且待机功耗却仅为27W,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由于NVIDIA对应的新一代产品尚未诞生,故Radeon HD 5870则直接对阵当前的双核王者GeForce GTX295,而Radeon HD 5850则冲击着GeForce GTX 285的地位。那么下面我们使用Radoen HD 5870、HD5850零售版显卡来一同验证AMD Radeon HD 5800系列显卡的实力所在。

    蓝宝石Radoen HD 5870以及Radeon HD 5850

    ◆Cypress核心架构分析

    流处理器单元激增至1600个

    Cypress核心架构图

    参考:RV770核心架构图

      AMD把Cypress核心架构称为"TeraScale 2"架构,而对比上面的Cypress和RV770的架构图来看,其实Cypress还是沿用了上一代统一渲染架构,不过改良的地方很多,而且也相当明显。

      Cypress的架构主要组成部分为:Command Processor(指令处理器)、Graphics Engine (图形引擎)、Ultra-Threaded Dispatch Processor (超线程分配处理器)、SIMD Engines(单指令多数据引擎)、Texture Units(纹理单元及缓存)、Cache & Buffer (缓存及缓冲区)、Shader Export & Render Back-Ends(像素输出部分)以及Memory Control (显存控制器)等。

    Cypress核心的SIMD Engines设计

      与RV770架构相比改动最大且最明显的莫过于Graphics Engine了,为了提升效率和便于布局,AMD把SIMD阵列进行了重新排列,分为左右两部分,各包含了10个SIMD矩阵;每个SIMD矩阵拥有16组Stream Processing Units,每个Unit实际包含了5个Stream Cores(4D+1D)。

      完整的Cypress核心(Radeon HD 5870)所包含的流处理单元数量总共为5*16*10*2=1600个;而在Radeon HD 5850核心架构中则应该是AMD删减或屏蔽了2组SIMD矩阵,使流处理单元的数量减少至5*16*9*2=1440个。

      每一个SIMDI矩阵对应一个Texture Units(纹理单元),在每个纹理单元均内含4个Texture Address Unit、4个Texture Filter Unit,因此20个纹理单元一共有80个TAU和80个TFU,比起RV770的40/40个足足翻了一倍,这对游戏的执行效率将会有显著的提升。

    Cypress线程核心特性

      浮点运算能力一直是ATI显卡的强项,这次也不例外,Radoen HD 5870的单精度浮点运算能力达到了2.72 TFLOPs,而双精度为544 GFLOPs,为NVIDIA Tesla C1060的7倍。

      Cypress核心与RV770一样采用4D+1D超标量SIMD架构,每个Units包括5个超标量ALU(运算单元),1个时钟周期内可运行5次MAD(Multiply-Add,乘加),并可支持Co-issue(矢量/标量指令并行),而右边较大的ALU具备进行特殊运算的能力。

      Cypress还大大优化了SAD(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s)算法,指令执行效率可提升12倍,这主要表现在视频编码方面,并且还可支持OpenCL底层扩展指令。此外,亦加入了DirectX 11位操作指令(bit-level ops)支持,可执行Bit count、insert、extract等指令。

    ●增强图形引擎

    增强的Graphics Engine

      Cypress的Graphics Engine(图形引擎)架构得到优化和增强,该部分由Tessellator(可编程镶嵌单元)、Geometry Assembler(几何装配器)、Vertex Assembler(顶点装配器)、Rasterizer(光栅器)以及Hierarchical Z(多级Z缓冲器)组成。

      这一部分与RV770主要的不同是,AMD为Cypress配备了双Rasterizer和双Hierarchical Z,并对中央的Tessellator单元作了进一步的升级和增强。Tessellator在过往的RV670、RV770中均已经存在,而最新一代的Tessellation技术已发展到了第六代产品,而该技术也被正式纳入到了DirectX 11标准之中,并采用了新的算法以及外壳着色器(Hull Shaders)、域着色器(Domain Shaders)。

    ●优化显存控制器

    Cypress优化显存控制器

      AMD早在Radeon HD4870就已经开始采用GDDR5显存颗粒,而在Cypress核心中AMD对内存控制器部分作了进一步的优化。采用新的GDDR5温度补偿机制,并增加EDC(Error Detection Code)校验,这使得GDDR5显存达到更高的工作频率,基本能达到5GHz,同时还能减少错误的产生,有助于使显卡在高频率下更加稳定的运行。

    ●改进AA/AF算法

    改进的AA性能,性能比上代产品翻倍

      Cypress相比RV770来说在光栅单元足足翻了一倍,因此其抗锯齿性能(AA)也达到上代产品的2倍,在开启高AA情况下性能下降幅度进一步减少。

      此外,纹理单元可直接读取AA色彩缓存,CFAA(可编程过滤抗锯齿)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在Catalyst 9.10驱动中可开启SSAA(Supersample AA,超级采样抗锯齿)功能,并且AAA(自适应抗锯齿)、CFAA、SSAA之间能够达到完美的兼容。

    采样全新AF算法

      Cypress还采用了新的AF算法(Anisotropic Filtering,各向异性过滤),实现了完美无角度纹理过滤,并且新算法在提升画质的同时并不会造成性能的损失,反映到游戏中将使用户得到更深刻的体验。

    ◆首款支持DirectX 11标准的显卡

    ●DirectX 11特性

      AMD Radeon HD 5800显卡的出世为我们正式敲开了DirectX 11的大门,DX11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性:Tessellation(细分曲面技术)、Shader Model 5.0(着色器模型5.0)、Multi-Threading(多线程支持)、HDR Texture Compression(改进纹理压缩)以及DirectCompute 11。

      其中的Tessellation是DX11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可单纯使用GPU创建不同复杂程度的多边形模型,降低开发难度、改进程序性能,它能够在图形芯片内部自动创造顶点,使模型拆分细化,获得更好画面效果。

      Tessellation技术在RV670/RV770中就已经有所应用,而目前该技术已发展到了第六代,主要改进是采用了全新的外壳着色器(Hull Shaders)及域着色器(Domain Shaders),可大范围地实现Catmull-Clark Subdivison、Bezier Patches(贝赛尔曲线)、N-Patches、Displacement Mapping(位移贴图)等。

    各款DX11游戏大作将陆续推出

      在游戏的支持方面,GSC的DX11大作《S.T.A.L.K.E.R: Call of Pripyat》前几天已在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地率先发行,而支持DX11的《DiRT 2》也将在下月发布,明年还将会有《Aliens vs. Predator》等大作的出炉,可以肯定的是明年将会是DX11游戏爆发的一年。

    ●DirectCompute 11通用计算标准

      说到DX11就不能不提DirectCompute 11,这是微软制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归属于DX11的一个子集,其实微软还有发布了DirectCompute 10及DirectCompute 10.1标准,分别对应DX10与DX10.1,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GPU+CPU强大的通用计算能力。

      在Windows 7的核心组成部分中亦首次包括了GPU计算,使CPU与GPU组成协同处理环境,CPU可运算非常复杂的序列代码,而GPU则运行大规模并行应用程序,优化资源配置使用户得到更佳的体验。

    OIT应用对比

      在DX10时代,对于半透明重叠模型的构建,如水面、火焰等往往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而在DirectCompute 11该情况则大为改善,引入了顺序无关透明技术(OIT),大大降低了半透明模型构建的难度,降低开发的负载程度,并且能够提升渲染效率,确保性能不至于大幅下降。

    DX11景深对比

      DirectCompute 11还强化了后期渲染能力,对提升动态模糊、景深渲染效率等既有帮助。

    HDAO高清环境光遮蔽

      HDAO(高清环境光遮蔽)特效比过往的环境光遮蔽(AO)达到了更加真实的纹理阴影效果,不过在开启后性能将会大幅下降,而DirectCompute 11则利用了Computer Shader(计算着色器)给予辅助,确保在开启HDAO后性能下降幅度不至于太大。

    ATI Eyefinity技术

      

      AMD曾经在9月初在大黄蜂号举行的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Eyefinity技术,特别定制的Radeon HD 5870 Eyefinity显卡为我们展示了震撼视觉的单卡6屏幕输出,4-Way CFX则能够达到令人震惊的24屏输出。

      当然了,Radeon HD 5870 Eyefinity只是针对特殊用途而诞生,普通版本的HD5870显卡接口数量则没有那么夸张,但也配备了多达4个接口:双DVI + DisplayPort + HDMI,而且Evergreen家族全系列显卡都采用了这样的接口模式,并全部支持ATI Eyefinity技术。

      Radeon HD 5870/5850显卡可支持最多三屏输出,每屏最高可达到2560*1600的分辨率,即可扩展为7680*1600,另外还可通过横屏或竖屏等组合实现不同的分辨率。ATI Eyefinity技术在接口上有一定的规定,就是要实现三屏输出必定要接上DisplayPort接口。

      Radoen HD 5800系列显卡除了在视觉上给了我们震撼外,在听觉上也带来惊喜。显卡可支持通过HDMI接口向AV功放设备输出7.1声道音频,并且还支持Bitstream Dolby TureHD/DTS Master Audio,相信这一新功能的加入应该能够大大地吸引音频发烧友们的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Cyberlink PowerDVD 9的最新版本亦已支持Radeon HD 5800系列显卡的该项功能,在"Audio"中选择"Non-decoded high-definition audio to external device"选项即可直接利用HDMI接口把编码音频流输出到功放设备中去。

    蓝宝石Radeon HD 5870显卡赏析

    Radeon HD 5870 GPU-Z信息

      蓝宝石Radeon HD 5870显卡,基于40nm Cypress核心,拥有1600个流处理单元,搭配三星GDDR5显存颗粒,构成1GB/256bit的规格,核心/显存频率为850/1200MHz(等效于4800MHz DDR),带宽达到153.6GB/s,该显卡的售价为统一零售价3299元。

      作为AMD新一代旗舰显卡的Radoen HD 5870在外观设计上与Radeon HD 4800系列有非常大的差别,PCB长度进一步增加,并采用了全覆盖式的散热器,PCB背面虽然没有显存颗粒,但同样搭配了一体成型的全覆盖背板,把整张显卡“包裹”的严严实实。

    双DVI + HDMI + DisplayPort接口输出模式

      Radeon HD 5870显卡的输出接口非常丰富,具备双DVI、HDMI以及DisplayPort接口,支持ATI Eyefinity技术,可原生实现三屏输出功能。

    Radeon HD 5870的PCB长度为26.7cm

      Radeon HD 5870的PCB实际测量长度为26.7cm(10.5英寸),与GTX260的PCB长度相当,不过由于散热器及背板末端向外突出,所以整卡长度将超过27.6cm,消费者在选购该显卡时应该先好好衡量一下自己的机箱是否合适了。

    40nm的Cypress核心

      Radeon HD 5870的核心与R600系列一样采用45°倾斜设计,基于40nm工艺制程,在334mm2的核心面积内,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增加到了21.5亿,是Radeon HD 4800系列的2倍多。

    Radeon HD 5870搭配Samsung的GDDR5显存颗粒,编号为"K4G10325FE-HC04"

      该显卡PCB正面共搭载了8颗Samsung 32Mx32bit的GDDR5显存构成1GB显存,通过查阅官方文档可知该显存的标准工作电压为1.5 +/- 0.045V,速度为0.4ns,标准频率可达到5000MHz(DDR),显卡的默认显存频率设置为4800MHz,留下一定的频率提升空间。

    Radeon HD 5870供电模块赏析

    Radeon HD 5870 PCB全图

    核心及显存供电部分

      Radeon HD 5870的供电设计为4+2+1相,其中GPU核心部分为4相供电,采用4相并联贴片电感,搭配4颗Volterra VT1157SF电源芯片,这种电源芯片采用的是CSP封装,整合了MOSFET及驱动芯片,可大大节省PCB空间。在PCB上我们还能够看到核心供电位置空焊了一相,猜想在更强的后续版本上应该会补全这一相供电。

      显存为2相供电(MVDDC、MVDDQ),采用VT243WF电源芯片,这种芯片的整合程度比VT1000系列更高,整合了MOSFET、驱动IC以及控制IC,当然成本也增加不少了。

    位于CrossFireX桥接接口下方的另外一颗VT1165MF PWM控制芯片

      Radeon HD 5870在PCB的左侧还为GPU核心I/O供电(VDDCI)设置了1相供电,搭配1颗VT1157SF电源芯片。过往大多数显卡的核心I/O供电均直接从核心供电中获取,不过为了避免漏电等不良因素,现在把这部分供电独立出来,这样可使电流更纯净,大大提升了显卡的稳定性。

      在该部分的供电中,我们同样看到了空焊的1相供电,相信AMD会在后续的版本中会补全。

    管理GPU核心供电的VT1165MF PWM控制芯片

      Radoen HD 5870共使用了两颗成本高昂的Volterra VT1165MF PWM管理芯片,一颗位于PCB右侧,而另一颗则位于左侧CrossFireX桥接接口的下方,这种VT1165MF芯片单颗就可以管理6相供电了。

      GPU核心的4相供电电路就是由PCB右侧的VT1165MF控制芯片管理的。由于PCB右侧的2相显存供电使用的电源芯片已整合了控制IC,故CrossFireX桥接接口下方的另一颗VT1165MF芯片则仅管理位于PCB左侧的1相供电。

    GPU核心供电部分搭配4颗VT1157SF电源芯片

    显存供电部分采用2颗VT243WF电源芯片

     

    Radeon HD 5870散热器有所改良

    Radeon HD 5870显卡散热器的纯铜底座面积增大

      Radeon HD 5870公版显卡依然采用了铜底铝鳍的传统组合,但与以往Radeon HD 4870/4890的是有所区别的,首先是铜底座的面积有所增大,显存颗粒通过导热贴直接向铜底座传递热量;其次是热管数量由Radoen HD 4890的3根(2x6mm + 1x8mm)增加到4根(4x6mm),散热效能会有所提升。

      以往Radeon HD 4800系列显卡所搭配的散热器末端是封闭式的,冷空气将全部经涡轮离心扇正面进入;而Radoen HD 5800系列散热器末端并不完全密封,会有极为微量的气流从散热器末端贴近PCB处的缝隙进入,不过涡轮风扇正面的开口依然是主要的进风途径。此外,由于散热器出风口有相当一部分位置被增加的DVI接口所占据,故在出风口位还作了导风设计。

      关于Radeon HD 4870及Radeon HD 4890的散热器解析,可点击查看本站文章《绝地大反攻 Radeon HD 4870全球首测》以及《AMD显卡新旗舰,Radeon HD4890详尽测试》的相关章节。

    Radeon HD 5870显卡散热器依然采用了铜底铝鳍+涡轮扇的组合

    Radeon HD 5870显卡风扇采用12V/0.8A风扇

      从以往的测试可以知道,Radeon HD 4870与Radeon HD 4890所搭配的风扇额定电流高达1.0A和1.5A,当运行在高转速时产生的噪音非常之大,而这次的Radeon HD 5870则搭配了0.8A的风扇,在噪音方面会有所降低。

      至于显卡整体散热效能以及噪音情况我们将在后面的测试章节再行阐述。

    Radoen HD 5850实物赏析

      Radeon HD 5850在外形上与Radeon HD 5870同出一辙,搭配的散热器采用同样的设计,不过显卡背部并没有背板,并且尺寸也大为缩减,该显卡PCB长度为24.2cm,比Radeon HD 5870的缩短了2.5cm。

    Radeon HD 5850 GPU-Z信息

      蓝宝石Radeon HD 5850显卡拥有1440个流处理单元,搭配三星GDDR5显存颗粒,构成1GB/256bit的规格,频率设置较Radeon HD 5870有所降低,核心/显存频率为725/1000MHz(等效于4000MHz DDR),该显卡的售价为统一零售价2199元,与Radeon HD 5870存在1000元左右的差距。

    该显卡配备双DVI + HDMI + DisplayPort接口的输出模式

    显卡同样为双6pin电源接口,设置在显卡末端则为安装带来了不便

    Radeon HD 5850 PCB全图

    Radoen HD 5850同样基于40nm的Cypress核心,编号为"215-0735043"

    Radoen HD 5850散热器拆解

      Radeon HD 5850与Radeon HD 5870一样搭配了全覆盖式涡轮散热器,不过热管缩减到2条,而且铜底座及铝鳍片面积亦大为减小。

    Radoen HD 5850同样采用了0.8A的涡轮风扇

     

    Radeon HD 5850供电模块

    Radoen HD 5850采用3+2+1相供电设计

      Radoen HD 5850在供电部分同样采用了Volterra方案,不过比Radeon HD 5870的略有缩减。共采用了3+2+1相供电设计,其中GPU核心供电为3相,采用“CPL2-3”3相并联贴片电感,搭配3颗Volterra VT1157SF电源芯片。

    GPU核心3相供电

    为GPU核心供电的3颗VT1157SF电源芯片

    管理GPU核心3相供电的VT1165MF PWM电源管理芯片

      Radoen HD 5850早PCB背部采用了1颗VT1165MF PWM电源管理芯片,控制GPU核心3相供电。

    显存供电部分采用了2颗VT243WF电源芯片

      显存供电为2相,与Radeon HD 5870一样采用了VT243WF电源芯片,整合MOSFET、驱动IC以及控制IC。

    PCB左侧的1相供电

      PCB左侧为GPU核心I/O专门提供了1相供电,不过并未像Radeon HD 5870那样搭配VT1000系列电源芯片及独立的电源控制芯片,而是采用了集成度更高的VT237WF电源芯片,已经整合了控制IC在内,无需再搭配独立的电源控制芯片。

    Volterra VT237WF电源芯片

     

    测试平台及说明

      我们选用了公版GeForce GTX295及GTX285来与Radeon HD 5870/5850进行对比,共选用了9个图形测试项目,包括3DMark Vantage、DX9、DX10、DX10.1游戏,增加针对DX11的测试项目Unigine Heaven。为了公平比较,我们在3DMark Vantage测试中均关闭了PPU选项。

      测试采用的均为官方发布的最新版本驱动,Radeon显卡使用Catalyst 9.10 WHQL驱动,而所有GeForce显卡则安装Forceware 191.07 WHQL驱动,在A/N切换时使用DriverSweeper进行驱动清理。

      在温度测试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封箱测试,机箱为SliverSton RV02(乌鸦2),采用主板I/O部分上置式设计,底部3个180mm风扇形成由下向上的风道,可迅速带走机箱内热量,具体可阅读本站文章《系统散热利器,Silverstone RAVEN RV02 试用》

    Radoen HD 5870/5850温度测试

    Radeon HD 5870待机情况

      Radeon HD 5870在待机时频率将大幅下降,核心/显存频率下降至157/300MHz,在待机5分后通过CCC截取GPU核心待机温度为33℃,风扇转速为21%。(测试时室温为23℃

    Radeon HD 5850待机情况

      Radeon HD 5850在待机时核心/显存频率同样降低至157/300MHz,待机时GPU核心温度为30℃,风扇转速为21%。(测试时室温为23℃

    Radeon HD 5870满载核心温度情况(点击看大图)

      利用Furmark v1.7(已改名)进行拷机5分钟以上,Radeon HD 5870的GPU核心温度上升至79℃,风扇转速为33%,噪音控制得相当出色,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噪音,测试时我们把机箱的风扇均调节为LOW。(测试时室温为23℃

    Radeon HD 5850满载核心温度情况(点击看大图)

      Radeon HD 5850的满载温度情况也非常乐观:拷机5分钟后GPU核心温度稳定在72℃,此时风扇转速为30%,同样并没有明显的噪音产生。(测试时室温为23℃

      从温度测试情况来看,Radeon HD 5870/5850作为AMD新一代的高端旗舰显卡,在温度及噪音的控制方面均非常出色,这除了与散热器的加强设计有关外,还与40nm制程GPU的核心电压调低以及改进的ATI PowerPlay技术有着莫大的关联,当GPU负载情况不同时,核心电压和频率均会为作相应的调整。

    Radeon HD 5870/5850功耗测试

      ATI Radeon HD 5000系列显卡的研发代号为"Evergreen",AMD官方对其出色的功耗控制更是津津乐道。

    频率与核心电压变化情况

      按照官方数据:Radeon HD 5870/5850的满载功耗分别为188W和170W,而待机功耗更是低至27W!GPU核心电压与整卡功耗有着直接的关联,那么下面我们就先用Radeon BIOS Editor来看看这两款显卡的核心电压情况:

    Radeon HD 5870具备多档电压、频率调整

    Radeon HD 5850的电压、频率变化范围

      从Radeon BIOS Editor中看到Radeon HD 5870和Radoen HD 5850均具备多个核心电压及核心/显存频率组合。根据GPU的不同负载量,Radoen HD 5870核心/显存频率的变化组合情况为:400/900MHz、400/1200MHz、600/900MHz、600/1200MHz,以上四种情况核心电压均为1.063V;待机时更是降低至157/300MHz的超低频率,核心电压为0.95V,不过可惜满载时核心电压没有正确显示出来。

      Radeon HD 5850亦具备157/300MHz(0.95V)、400/900MHz、400/1000MHz(1V)、550/900MHz、550/1000MHz(1.038V)、725/1000MHz(1.088V)共6种频率及电压调节档。

    待机、满载功耗测试情况

      下面我们利用Seasonic PowerAngle功耗测试仪记录显卡的实际功耗值,并加入GeForce GTX 295及GeForce GTX 285作为对比。由于常用的Furmark软件在测试中对多GPU核心显卡支持不佳,表现为功耗数值波动大,故我们采用了3DMark Vatage来使GPU负载,测试满载功耗情况。

      请注意这个成绩指的是整机功耗,而不是独立的显卡功耗,由于平台一致,所以数据是具有实际价值的。

    待机整机功耗测试情况

    满载整机功耗测试情况

      从测试结果来看,Radoen HD 5870和Radoen HD 5850由于在待机时频率会下降至非常低的水平157/300MHz,而且核心电压亦降低至0.95V,故可大大地节省功耗,待机整机功耗均为185W,相比GTX295低了40W。

      利用3DMark Vantage负载时,Radeon HD 5870的功耗大幅上升到了312W,但也比GTX285低23W;而Radeon HD 5850则是四款显卡中功耗最低的,满载整机功耗仅为261W,明显优于竞争对手GeForce GTX285,功耗控制非常出色。

    Radeon HD 5870/5850超频测试

      由于常用的显卡超频软件Rivatuner最新版本并未加入对Radeon HD 5800系列显卡的支持,而CCC中的ATI Overdrive开放的频率上限又过于保守,故我们选取了AMD GPU Clock Tool来进行频率提升,该软件已正式加入了对Radeon HD 5800系列显卡的支持。

    AMD GPU Clock Tool界面

    Radeon HD 5870超频情况(点击看大图)

      经过多番调式,Radeon HD 5870核心/显存频率仅可稳定提升至900/1300MHz(5200MHz DDR),通过3DMark Vantage测试得分为P18458,而默认频率850/1200MHz时的得分为P17675,相比之下性能仅微弱提升了4.4%。

    Radeon HD 5850超频情况(点击看大图)

      Radeon HD 5850核心/显存频率可由默认的725/1000MHz稳定提升至850/1250MHz(5000MHz DDR),通过3DMark Vantage的测试得分由P15066提升至P17051,性能提升幅度为13.2%。

    HTML clipboard

    Radeon HD 5870 VS. GeForce GTX 295

      在与GTX295的较量中,HD5870仅仅有6个项目取胜,分别是《黎明战争2》、《生化危机5》的最高分辨率设置下,以及DX10.1游戏《Tom Clancy's H.A.W.X》的三个小项,在其余项目测试中则全部落后,特别是在《Crysis Warhead》中落后GTX295达到30.75%的最大幅度。

      从测试情况来看,HD5870高分辨率高AA设置下会发挥优势所在,特别是在《生化危机5》以及《Tom Clancy's H.A.W.X》高分辨率开启8xAA时性能下降幅度较少,最大还与GTX295拉开60%以上的差距,不过综合所有项目来看HD5870还是落后于 GTX295约5.12%的幅度。

    HTML clipboard

    Radeon HD 5850 VS. GeForce GTX 285

      HD5850在24个测试项目中有21项取胜,拉开差距最大的依然是在DX10.1游戏《Tom Clancy's H.A.W.X》中,8xAA性能下降甚少,最大领先GTX285幅度达到了64.29%,综合所有项目来看,HD5850平均领先GTX285约14.11%。

    HTML clipboard

    Radeon HD 5870 VS. Radeon HD 5850

      HD5870的规格比HD5850有更高,在测试中自然也全部获胜了,平均领先后者幅度为17.56%。

      在这两款DX11显卡的测试中我们还加入了针对DX11的测试,在《Heaven》中DX11模式(开启Tessellation)相比DX10模式,两款显卡的性能均会大幅下降。

    全文总结

    AMD Evergreen家族产品发布路线图

      Radeon HD 5800系列把AMD GPU的性能又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与目前的双核王者GeForce GTX295相比,单核心的Radeon HD 5870平均落后幅度为5.12%;而规格略低的Radeon HD 5850则具备了击败对手GeForce GTX 285的能力,平均性能领先后者约14.11%。

      蓝宝石Radeon HD 5870和HD5850零售版显卡在温度方面表现良好:封箱测试待机时的GPU核心温度分别为33℃和30℃,在满载情况下分别提升至79℃和72℃;两款显卡在满载时的风扇转速也控制在33%和30%,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噪音。改良的ATI PowerPlay技术使Radeon HD 5800系列显卡的GPU电压及频率调整机制更趋完善,在功耗方面表现出色:两款显卡的待机整机功耗均为185W;而利用3DMark Vantage负载情况下,两者功耗分别提升至312W和261W。

      Radoen HD 5870并没有给用户留下多少超频空间,核心/显存频率仅有50/100MHz的提升幅度;而Radoen HD 5850的情况稍好一点,可由默认的725/1000MHz提升至850/1250MHz,通过3DMark Vantage测试性能提升13.2%左右。

      目前蓝宝石Radeon HD 5870显卡的上市价格为3299元,Radeon HD 5850为2199元,比处于同一性能级上竞争产品更为实惠。而且Radoen HD 5800显卡除了在性能方面的飙升外,AMD还为其赋予了许许多多的新技术、新特性的支持,这些都可为其增色不少,特别是支持DX11标准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虽然目前支持DX11的游戏数量尚少,但DX11成为主流也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热门文章
    1AMD将为锐龙9000推出800系主板,X870E/X870标配USB4
    2vivo iQoo Pad2系列已开售:全系搭载144Hz屏幕,2499起售
    3《Deadlock》也许很快正式发布:V社已为新游申请商标
    已有 14 条评论,共 15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超能网友初中生 2017-03-16 19:18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4#

    • 游客  2010-05-11 00:5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3#

    • 游客  2010-04-15 16:4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2#

    • 游客  2009-12-27 22:0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1#

    • 超能网友一代宗师 2009-11-21 12:17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0#

    • 游客  2009-11-15 11:59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9#

    • 游客  2009-11-14 21:5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8#

    • 游客  2009-11-14 11:1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7#

    • 超能网友高中生 2009-11-14 04:25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

    • 游客  2009-11-13 16:0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 游客  2009-11-13 14:2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 游客  2009-11-13 11:4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游客  2009-11-13 11:2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超能网友教授 2009-11-13 10:4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