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去年可以说是现代机械键盘飞速发展的一年,不仅老牌机械厂商推陈出新的速度加快,传统外设厂商也逐渐将自家键盘产品“机械化”。比如Razer的“黑寡妇”,凭借着“灯厂”一贯的酷炫风格和拉风的设计受到了不少玩家的喜爱。

      国内厂商自然也不甘寂寞,雷柏(Rapoo)去年发布了其首款游戏机械键盘V5,可以说投入巨大,记得那段时间各大IT网站都是V5的公关评测,广告也是铺天盖地的。V5本身有不少闪光点,但本身最大的问题还是价格方面,599元在机械键盘市场上不能说高,但没什么竞争力。600-700元是传统机械键盘的大本营,有太多精品可以选择了,大部分用户可能更愿意加点钱买Cherry原厂或者FILCO的圣手一代,而不是为这个名不见经传,在机械市场中不算响亮的雷柏V5买单。当然雷柏毕竟渠道好,实际市场上V5的销量并不差,既然尝到了甜头,雷柏顺势推出第二款机械键盘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便是V7,一款因使用国产黄轴而获得很多关注的键盘,其官方报价299元,实际市场价更便宜,对于想体验机械键盘的玩家确实是相当的诱惑。虽然早在V7上市初期我便试用了这块键盘,也写了相应评测,但因为随后本人身体欠佳,直到今天才将评测文发出,这里向大家致歉。当然了键盘评测主观因素较大,在任何时候都能将其回味一番。如果你对V7了解不多,或是对其有兴趣的话,那么我将非常乐意向你分享我的使用体验。

    技术参数:

      按键数:87

      按键开关:国产机械黄轴

      按键行程:4mm

      触发行程:2mm

      压力克数:50±15g

      按键寿命:5000万次

      USB报告率:125/500/1000Hz

      连接线长:1.8m

      产品售价:299元

    包装挺华丽,外观有新意

    V7是一款80%键盘,包装整体为红黑配色,与键盘相得益彰,有不错的视觉冲击力

      本人比较喜爱键盘,对盒子、包装也是比较在意的,拆包V7之前,好好端详了一阵子。首先感慨毕竟是本土厂商,中文本地化还是做得不错的,不像FILCO和Cherry的外包装上面不是英文就是日文,看得很多用户云里雾里的。其次包装介绍的比较详尽,轴体的规格、键盘的特色、技术参数啊这些,基本上看了后就对键盘就有所了解了。值得一提的是,V7盒子背面标注了三年质保的字样,这点在机械键盘中是比较少见的。(一般都是一年)

      在拿掉外面的塑料薄膜后,V7终于展示了其庐山真面目。

    “无上盖设计”的V7

       市面上80%类的机械键盘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FILCO的Tenkeyless系列,其余像Ducky的DK-1087、Plu ML-87在外观和模具上多多少少都有模仿FILCO的现象。而V7用的是全新的模具,在以往的机械键盘产品中未曾得见,看来是为黄轴量身打造的“实惠版本”。

      V7的模具总体来看是无上盖结构——轴体连带钢板和PCB直接扣在底壳上,这在中低端机械键盘中也不算少见,Ducky的DK1008、DK1087都是类似的“无上盖设计”。由于以前DK 1087曾出现一些卡笋断裂的现象,很多玩家并不喜欢无上盖结构,其实通过加强卡笋,无上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毕竟成本低了,更能冲击低价。V7虽然也是没有上盖,但设计上与DK 1087有较大差异,卡笋隐藏在内部,断裂情况很难发生。

    键位不太标准,细节有待提高

      V7毕竟是个入门机械,外壳还是比较薄的,敲击起来声音和plu 87一样清脆。总体看来抗冲击能力还可以,目前购买的用户中还没有反映因为暴力快递而悲剧的。

      在机械键盘中FILCO的侧面曲线和各种角度的参数非常经典,受到了很多品牌的模仿。相比之下雷柏V7的侧边就显得比较呆板了,当然敢于跳出Filco窄边框怪圈也是好事,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像Plu 87那种连字体都模仿FILCO的键盘也许在销量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见得会让用户印象深刻。

      V7的总体键帽排列得也是有一定坡度的,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市面上绝大部分机械键盘也是如此。当然总有一些另类的,比如DECK键盘,键帽之间没有高度差,完全就是平的,使用起来很容易就劳累了。

    空格这里的图案被很多玩家证明是极容易被弄模糊的

      很多像我一样拿到正式版V7的玩家都会发现一个小细节:原先位于媒体测试版左上方的Rapoo Logo完全消失了,除了在空格以及红色金属棱条上螚看到“专业机械”的英文外,并没有其他标识。我们知道Plu 87和Ducky曾因正面不太养眼的logo被不少玩家诟病,Noppoo的空格logo也被人说是难看。恐怕雷柏也认识到,作为一个不那么高端的品牌,产品正面不含Logo反而更能提升神秘色彩,间接提高产品尊贵度吧。说白了就是不放Logo,省的被部分玩家喷。

      在键盘底面算是能看到雷柏的标志了,不过透露的信息并不多,国产是肯定的了,此外也只有售后电话和几个电气认证。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健康使用的建议,这在机械键盘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同时也破坏了键盘整体风格,个人觉得这里比较多余。

    底面防滑垫特写,不如FILCO那般宽大,也不像Cherry原厂那么寒酸,中规中矩

    V7的脚撑并没有防滑措施,(FILCO 圣手一代也是同样的问题),不过实际使用感觉还算稳当的

    大部分用户在使用机械键盘时都会将脚撑打开,使键盘有一定坡度,配合手托实现舒适的敲击体验

    有镀金,诚意还行

      其实大家看过一些外设评测都有这样的印象,如果一款产品线材上有磁环、USB接口上还镀金的,一定会被大加赞扬。说什么信号更好、更稳定了,抗干扰更强了之类的。其实没有也不要紧,看看那些机械大牌,Cherry、FILCO、DAS,线材上面啥都没有,也是能好好地用。当然配备更强对用户不是坏事,雷柏V7线材上有磁环、USB接口有镀金,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一般来说传统外设厂商推出的键盘总会带有一些特别功能,雷柏V7看来也不例外,键盘左上角多出了几个功能键,分别是三个音量调节、一个模式切换(后面会详细介绍)以及锁WIN键。我不怎么喜欢这样的设计,多媒体功能如果要以键盘按键的形式来实现,最好是考虑104全键位键盘,右上角有足够空间来增加新的多媒体按键(比如Ducky的DK1008和DK9008系列都是108键的)。87类键盘强行增加按键只会让用户带来不适,雷柏V7总体上来说是标准US ASCII键位,但增加了五个功能键后,键盘过于紧凑,F区左移,游戏玩家不适应;编辑区下移,翻页键容易按错,打字不适应。

      如果想在87类键盘上实现多媒体功能,最好能以组合键的形式来实现,像DAS键盘那样放到F区是不错的主意。此外雷柏V7号称全按键自定义,那么相关功能就应该交给玩家来配置,擅自更改按键可能适得其反。

    指示灯的位置比较偏,位于键盘上边框处,光线比较柔和,不算刺眼

    中规中矩的键帽,刻印是个问题

      V7使用的黄轴与MX黑轴一样,都属于无段落感的线性机械轴,键盘模具对手感的影响很难在这种轴体上体现出来(青轴和茶轴更能体现模具造成的手感差异)。所以键帽的手感在整个键盘手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下面我们来看看V7使用的键帽。

      雷柏V7键帽材质毫无悬念,常规ABS塑料。就手感而言,ABS本身并不差,Filco的ABS键帽就有不错的触感,受到很多玩家的喜爱。当然ABS在耐磨性方面确实有很大欠缺,我们的手指如同磨刀石一般,会逐渐把键帽表面磨得光滑如镜。这便是俗称的“打油”,不仅键帽表面斑斑点点,使用时也觉得拖泥带水。

      V7键帽在手感上中规中矩,表面有一定颗粒感,摸上去不是很细腻,整体感觉偏硬。和大多数国产机械上的键帽一样,V7键帽手感足以满足大众,但称不上精品。

      本人看到黑键帽,白印字,又是那种刻印有较强凸起感的,很自然就想到油墨印刷,比如经典的微软Office键盘。之前看了V7的工程版评测,这次也拿到正式版说明书,上面都强调键帽刻印是镭射蚀刻的。镭射也就是激光,好吧激光就激光,不过最多算激光填料,激光蚀刻不是这个样子的。

      预览评测和说明书都说V7的键帽刻印很耐磨,不容易模糊,很持久。看了我就不相信,非激光蚀刻、二色成型、热升华,说神马字迹耐磨都是浮云。不用多说,实践出真知,V7不是号称游戏键盘么?OK,我不打字,那个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我就玩游戏,看看这键帽刻印给力不。

      事实证明V7键帽刻印在高强度的游戏应用下是不堪重负的,我仅仅使用了一天,W、Q、E、Tab等键的印字就出现了明显的模糊现象。原先凸起的白色字体暗淡了,摸上去凹凸感不再强烈,很明显是被磨去了很多,如果用户平时手部出汗较多,这种现象将更加明显。在外设论坛上我看到也有不少玩家抱怨V7键帽刻印问题,虽然这是一款廉价机械键盘,但用了几天就掉字着实让人郁闷。也许雷柏应该好好重视一下这问题,而不是连同媒体吹嘘所谓的“镭雕蚀刻”。

      在媒体测试版中V7左上角的5个多媒体键使用的是透明材质和钢琴烤漆工艺的特殊键帽,正式版中我们只看见模式切换和锁WIN键采用了这种键帽,表现出了较高的光泽度,摸起来也比较顺滑。仔细一看这两个键本身也是比较特殊的:轴底座上安放了红色的LED,键帽侧边开窗,原来是键帽灯设计,基于透光性考虑,使用特殊设计也很正常。

    直上直下,无段落,黑轴与红轴之间手感

      电竞外设厂商旗下的机械键盘多采用黑轴开关,在其强大的广告宣传之下,很多用户都有“黑轴=游戏轴”这种概念,其实这是有所偏差的。要知道黑轴历史悠久,起初就是为打字而生的,本身直上直下的手感,触发快、回弹迅速的特性对于打字、游戏都是上佳的选择。

      话虽如此,但我们知道黑轴因弹簧设计得较短的缘故,触底压力是比较大的。有些用户指力较小,使用黑轴打字若是不能掌握“蜻蜓点水”的技艺,往往感到比较吃力。而游戏的时候长时间快速敲击也容易感到疲劳。当然这个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没有最好的轴,只有最适合你的轴,Cherry推出红轴也正是为了那些喜爱黑轴特性,又苦于其压力较大的用户群。现在我们多了一个新的选择:国产黄轴。

      其实V7的手感在上手之前我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之前曾看过轴体的拆解图,总的来说就是山寨Cherry黑轴,弹簧做了改动,虽然短一点点,但圈数更多,没有红轴弹簧那么长、圈数那么多。这样雷柏的黄轴手感就很明显了:都是直上直下的轴,按起来没有段落感,压力比黑轴轻,没有红轴那么轻。

      我个人还是蛮喜欢黄轴的,或者说白了喜欢黄轴的弹簧,总觉得黑轴用久了感觉太重,容易疲劳;红轴又太轻了,用久了感觉和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黄轴这种不轻不重的手感还是有其特色的,我想不止是我,会有很多人喜欢这个程度的压力的。

      打字方面:

      如果你打字速度飞快,行云流水一般,一键未起,一键未落的那种,那么无段落感的线性轴都比较适合你(黑轴、黄轴、红轴),至于选择哪个就看你适应哪种压力了。我个人倾向于黄轴,既不像黑轴那样势大力沉,也不想红轴那样软弱无力,感觉恰到好处。

      不过这个国产黄轴太容易触发了,手指搭在键帽上,稍一用力便等同于键被按下。虽然黑轴、红轴也是轻轻一按就触发,但黄轴感觉更“灵敏”一些,这对打字来说不是好事。有些朋友打字速度飞快,若是按键太容易触发,打错字也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手指较粗的同学,在黄轴上“键步如飞”很容易引起误按的,反而影响了打字速率。先前我提过V7编辑区键位下降的问题,如果用户实在不能适应的话,可考虑使用自带配置程序中的按键定义功能进行键位改动。

      游戏方面:

      拿到雷柏V7后没打几个字我便迅速进行了游戏体验,一整天的网游《魔兽世界》,一方面考验键帽印字的耐磨性,另一方面还是主要查看黄轴的游戏表现。

      几个小时下来,感觉还蛮适应黄轴的,一触即发,回弹迅猛,挺适合网络游戏的。相对于黑轴,黄轴用起来要轻松一些,长时间游戏并不觉得手指有酸胀的感觉。不过和打字一样,黄轴的一触即发也许会给部分玩家带来一些困扰,在游戏的紧张时刻如果不小心误按的话确实是很致命的。从这个方面来看,不少RTS游戏玩家选择茶轴、青轴这些确认感更强的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过于轻松的触发对于游戏也不完全是好事。

      此外我还玩了MW2(《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也就偶尔上去联机一会,这次也算是专门测试键盘的。 COD用的键位真不多,几小时游戏下来对键盘也没太多感触,不过说实话还是比茶轴要舒服一些的,有时候按键过快,茶轴的回弹还是差那么一点,黑轴、黄轴就表现更好。以前用过黑轴玩COD,感觉很累,主要是小指按不动Shift(奔跑键),黄轴轻一点,用起来就没什么障碍了。

      此外V7本身的键位还是需要游戏玩家去适应的,在WOW中我使用F1按键选中自己,F2 、F3 、F4等为自己加BUFF(增益法术)。但在刚用V7那会老是不能选中自己,一直给别人加BUFF。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V7在F区上是有些改动的,为了5个多媒体键,F区整体左移,正常键盘F1的位置现在以F2来代替,这一点也是需要好好适应的。

    自定义按键还不错,免驱功能很实用

      附件方面V7比较有意思,没有常见的PS/2转接头,多出一张光盘。实际上基本以游戏为主打的键盘都会附送光盘,内含配置程序,像自定义按键、宏命令都是靠这个实现的。此外还有一张快速安装指南,方便用户使用。

      说个题外话,V7到手时里面的光盘我是用不了的,因为本人的电脑没有光驱,去官网也找不到驱动下载,因为官方压根就没有更新V7的产品信息。后来去我弟弟家借光驱读了一下,晚上官方就放出了驱动下载,白跑一趟!话说我弟弟也是很厉害的,随便看看V7就直接报出300元的价格,算是很有眼光了。

      回到正题上来,V7的程序装完,重启下便有如下设定界面,看上去功能挺多的:单键/组合键、宏定义、基本功能、多媒体、鼠标。

    使用自带的配置程序设定F3为多媒体键——按下可唤出计算器

      这个宏定义功能还是挺有意思的,这里我录制了“超能网”的输入过程,按下~键便可直接将文字打出来。当然还有很多强大的宏命令玩法,比如设定循环以及相应的延迟,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确实是利器。

      以上的设定在普通模式下是不起作用的,只有按下那个模式切换键(左上角倒数第二个),灯亮了才会启用。此外V7的键位设定是保存在硬件芯片之中的,更换了电脑也不需要驱动,这点还是挺方便的。

      我个人对键盘无冲功能不是很讲究,主要玩的游戏也不是靠那种华丽组合键来打天下的。V7本身没有附送PS/2转接头,不过作为一款游戏键盘在无冲方面也要强过FILCO圣手一代吧。用Pass Mark简单测试了一下,大约是12-13键无冲这样子。

    不失为平价机械键盘的新选择

      说老实话我不太喜欢雷柏,早些年刚出道时就打着德国血统的旗号,感觉利用了不少用户“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很多产品走的是中低端路线,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当然不喜欢并不是厌恶,不代表我就不尊重厂商的产品了。任何一件产品被评测时都需要公平、公正地被对待,不能因为对品牌的喜恶就带上有色眼镜去看产品。

      平心而论V7是一款中规中矩,不乏亮点的机械键盘。从模具方面来讲不够精致,从做工方面来说远不如台产机械那般细腻。手感呢?黄轴不会给你很大惊喜,就是没有黑轴大力,不像红轴那么软的轴,但还会有不少人喜欢的(或者说喜欢这个弹簧)。单单就轴体本身来说,玩玩游戏还不错,触发快,不觉得累,但是V7的键位比较蛋疼。就为了那5个没用的多媒体键(我反正觉得用不上),F区往左偏,编辑区向下移,因为这个我把游戏的按键都改了,太紧凑的键盘你伤不起啊!

      还有就是打字问题,我打字节奏不一,加上手指不粗,用起来感觉还可以。但是有些人就抱怨这个黄轴太容易触发,老容易打错字。不管怎么说指力较大,手指较粗的人买这个V7就要谨慎了,现场试打是最好的。

      V7在无冲方面做得不错,此外按键自定义和编程功能也让键盘多了一些可玩性,作为一款主打游戏的键盘,还是做好了本质工作的。

      雷柏V7官方价299元,在淘宝249元也能拿下,与其他品牌相比算是比较实惠的。使用的黄轴极大程度上模拟了MX轴的手感(毕竟山寨程度很高),花费不多便能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拉近了机械键盘与广大玩家的距离,这也是V7的最大闪光点。作为一款廉价机械键盘,V7存在着键帽刻印不持久、部分键位非标准、触发太快容易误按的问题。好在雷柏这类传统外设厂商渠道做得不错,V7应该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实物,如果你对他有意,最好能去实体店试用一下,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

      关于V7的拆解评测,之前已经在论坛写过帖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
    热门文章
    1锐龙9000可能会在7月31日上市,锐龙9 9950X的上市价会比上代低
    22024年5月中国大陆主板出货量:环比/同比增长,华硕和铭瑄表现较为突出
    3苹果新一代CarPlay将更加独立运行,但只支持无线连接到iPhone
    4LG发布2024 OLED B4系列电视:120Hz刷新率,配四个HDMI 2.1接口
    5《刺客信条:影》由Anvil引擎打造,是系列首款支持光追的作品
    6微软Surface Pro第11版国行上市:搭载骁龙X Elite/Plus,售价8688元起
    7宏碁非凡Go Pro AI笔记本开售:全金属机身,骁龙X Elite处理器,5999元起
    8新建封装厂因发现“疑似遗迹”停工,台积电提前启动第二工厂准备工作
    92024年中国大陆PC市场或缩减1%,但2025年将出现12%的反弹
    已有 9 条评论,共 9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游客  2012-02-09 23:1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9#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1-12-13 18:1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8#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1-12-04 23:47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7#

    • 超能网友博士 2011-12-03 17:09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1-12-03 16:5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 我匿名了  2011-12-03 16:3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 游客  2011-12-02 23:5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游客  2011-12-02 18:2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我匿名了  2011-12-02 17:3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