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在我们的《GTX 680,华硕GTX 670 DC II TOP首测" href="http://www.expreview.com/19667.html" target=_blank>媲美GTX 680,华硕GTX 670 DC II TOP首测》文章中提到,华硕在此前已推出了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不过由于身材肥胖的原因,遭遇到了玩家的各种吐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真正认识下这块显卡。


    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

      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采用完全的非公版方案打造,配置了8+2相供电设计,基础核心/显存频率为1137/1502MHz,核心频率要比公版高出很多,2GB显存,显示输出接口则与公版方案一致,为2个DVI、1个DisplayPort和1个HDMI,散热系统则采用自行研发的DirectCU II。

      目前这款显卡已经正式上市,售价为人民币5499元。


    显卡正面(点击查看大图)


    显卡背面(点击查看大图)

      显卡整体长度为30cm,比公版GTX 680要长,配置有金属背板用于加固显卡PCB。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显卡散热器实际上是比PCB略长的,后者经实际测量长度为26.8cm。

      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需要占用3个PCI槽位,这一点也是最多玩家吐槽,实际上2.5-3槽位的GTX 680很多呢,或许是华硕太过有名吧。为了进一步加固PCB,除了配置金属背板外,还配置了额外的金属条,只是金属条的宽度有点大,都快要变成金属板了。

      显示接口方面提供了2个DVI、1个HDMI和1个DisplayPort,与公版方案一致,可用组建单卡3+1屏显示输出系统。

      由于采用了更强的供电设计,公版的双6pin接口已经不能满足显卡的需求,因此其采用了8pin+6pin外接供电接口,以获得更稳定的电流供应。

      PCB的尾端可以看到VGA Hotwire的接口,玩家可以将其连接带VGA Hotwire功能的ROG主板上,例如Rampage IV Extreme,以实现GPU、显存以及PLL电压的监控,华硕提供了VGA Hotwire连接教程。


    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包装盒


    显卡附件只有双6pin转8pin供电线、快速安装手册和驱动光盘(光盘在手册内)

    显卡拆解:内涵丰富

      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PCB采用非公版方案打造,PCB长度为26.8cm,8+2相的供电电路集中在PCB的右侧,MosFET上覆盖有铝制散热片进行辅助散热。


    显卡PCB正面(点击查看大图)


    显卡PCB背面(点击查看大图)

      围绕在GK104图形核心四周的是8颗来自SK海力士的GDDR5显存,每颗容量为2Gb(256MB),共计组成了256-bit 2GB GDDR5的规格。

      显卡采用了8+2相供电设计,其中8相为GPU核心供电,2相为显存供电,每相由FPCAP FP5K输入滤波电容、1上2下MOSFET(上桥为7030AL,下桥为5030AL,均来自NXP半导体,LFPAK封装)、TRIO电感以及钰邦5KR42输出滤波电容组成。

      供电PWM控制芯片使用了华硕Digi+VRM数字供电方案,这是一颗打磨过的CHiL 8318芯片,最多可以控制8相供电,支持电压监控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供电主控芯片的限制,8相的GPU核心供电还使用了IR3598作为驱动IC,这款驱动IC可将1相的PWM控制信号扩展为2相,以满足显卡供电控制的需求。

      PCB的左端就略显略为简洁了,主要是一些显卡控制电路,我们可以看到DVI接口配置有拥有屏蔽EMI的金属壳,还是比较注重细节的。

      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采用了自行研发的DirectCU II散热器,配置有2把10cm的PWM静音散热风扇、5条纯铜热管和大量的铝制散热鳍片,三槽厚度的“特色”也是有这款散热器提供的。

      散热器采用了热管直触式设计,这也是其在“Direct”上的一个表现。另外热管是通过穿Fin的方式与散热鳍片结合的,但表面并没有进行镀镍处理。

      粗略一看,显卡似乎采用了5条8mm热管,不过经过测量,实际上这款散热器配置的是2条8mm热管和3条7mm热管。

      由于GK104图形核心面积较小,而且没有配置金属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能够与图形核心直接接触的只有中间的3条热管,最外侧的两条热管只能通过底座吸收热量。很多玩家对这个接触面积耿耿于怀,实际上影响极小。

    测试平台及说明

      测试平台由超频至4.0GHz的Intel Core i5-750和8GB的DDR3双通道内存组成,所有测试均使用Windows 7 64-bit操作系统中完成,测试所用驱动为最新的NVIDIA GeForce 301.42 WHQL。

      本次测试主要以功耗、散热效能以及超频能力为主,统一在振华SF-2000机箱内封箱进行,至于性能方面则由于时间关系未有深入探索,只与公版GeForce GTX 680显卡进行了3DMark 11上的对比。

    散热与功耗测试:三卡槽不是给吐槽的

      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显卡需要占用三个PCIE插槽的位置,只是这个厚度是否真的有价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待机时显卡核心/显存频率将下降至324/162MHz,此时GPU温度为27摄氏度,风扇转速不到1000RPM,完全没有噪音可言。

      在Furmark满载10分钟后,显卡GPU温度上升至69摄氏度,风扇转速在1700RPM左右,同样非常安静。看来三卡槽的DirectCU II散热器也不仅仅只有厚度,可以说是清凉与安静并存。对比的公版GTX 680核心温度此时达到85度,噪音也要大一些。

      在功耗方面我们让其与公版GTX 680进行了对比,显然由于供电设计的不同以及频率的不同,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显卡的功耗是略高于公版GTX 680显卡的,其中待机功耗要高出5W,满载功耗则根据应用有不同表现,在Furmark、Crysis 2、3DMark 11分别高出了21W、27W和12W。当然前者在功耗高的同时也能带来更高的性能,显然对性能控来说,高出的那点功耗确实不是大问题。

    性能和超频:比公版快10%

      首先我们来看看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在默认状态下的3DMark 11得分,在测试平台中其可以在Performance模式中跑出P9716分的成绩,其中GPU得分为11109,测试时GPU频率最高可自动提升至1267MHz。

      在相同平台中,公版GTX 680显卡的3DMark 11 Performance成绩为P8888,其中GPU得分为9701分,GPU频率可自动提升至最高1084MHz。简单的说,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大绝要比公版GTX 680快10%

      在超频测试中,我们使用的是华硕的GPU Tweak,在超频时功耗控制设定至最大的159%,电压设定和风扇转速设定则维持默认不变。

      在此基础下,我们成功将显卡的基础核心提升至1217MHz,在运行时最高可自动提升至1345MHz,显存频率则超频之1727MHz(数据频率为6908MHz),此时显卡的3DMark 11 Performance模式成绩为P10180,GPU得分为11900,相比默认状态有4.9%和7.1%的提升。

      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即使将功耗控制加大到159%,在超频后散热风扇的转速依然没有提升,显卡在保持清凉的同时噪音仍然很低,这点是我们最为满意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GPU Tweak提供了关于GPU电压的调整选项,但该项设定仅能设定GPU的最低电压,图形核心的最高电压依然为1.175V,进过我们的多次尝试,即使将GPU最低电压设定为1.175V并提高风扇转速,显卡的风冷超频成绩依然没有得到提升。

    总结:因为喜欢才苛求

      其实从各个角度来说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显卡并不只是一个大块头,首先其在Furmark拷机中也能保持69摄氏度的温度,而且1700RPM左右的风扇转速带来的噪音也非常轻微,因此在散热和静音方面完全称得上是满分。其次8+2相的供电电路在用料上相当扎实,配置有供电电路辅助散热片和金属背板,对PCB的保护也比较全面,再加上特色的VGA Hotwire,内涵还是很足够的。

      只是正如众多玩家的吐槽,这款显卡的厚度明显是其短板,难免会让人产生“高科技板砖”的想法。如果能够将散热器的厚度缩减至双槽,那么其将更加吸引,就好像他的后辈GTX 670 DirectCU II Top,双槽厚度显然更讨玩家欢心,不过显然的结果是散热性能会下降NNNN多,所以很多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关键在于怎么取舍。

      目前华硕GTX 680 DirectCU II TOP的官方售价为5499元,继承了华硕高端显卡一惯高高在上的价格,但是其在性能、散热和超频能力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加上华硕品牌的号召力,这款显卡还是能获得很多发烧玩家的青睐,因为喜欢才有更多苛求,不是吗?

    ×
    已有 6 条评论,共 6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2-06-07 10:02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

    • 我匿名了  2012-06-07 09:5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 游客  2012-06-07 09:0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 游客  2012-06-06 19:3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游客  2012-06-06 17:1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我匿名了  2012-06-06 16:39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