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目前SATA 6Gbps接口的SSD读写速度已经达到500MB/s量级,几乎逼近接口的理论速度极限,如果按照以前HDD的做法,SSD组成RAID 0的话性能岂不是逆天了?当然,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美好,个人用途中使用SSD组RAID 0一般认为有三种不合适的地方。

      首先是RAID 0下SSD不支持TRIM功能,第二则是SSD组成RAID 0虽然读写速度提高了,但是4K性能没有提升,甚至会有下降,得不偿失,第三就是SSD价格较贵,买一块做系统盘就足够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三条理由也不再那么合理了,RAID 0下的SSD TRIM问题已经解决,Intel明确表示RST 11驱动已经支持RAID 0模式下的TRIM功能了

      另外,SSD的价格下滑很大,目前128GB型号已经跌落到600元以内了,主流256GB型号在1000-1200元左右,而512GB型号售价还在两三千,这么算来买两块128GB或者256GB SSD组成RAID 0模式要比单买更大容量的SSD还要超值,即便是售价差不多,RAID 0的性能也要比单块SSD有优势。

      针对这些问题,希腊HWbox网站就做了一次SSD硬盘RAID 0测试,测试的SSD数量并不算多,只有四款128GB型号——三星PM830、OCZ Vertex 4、金士顿HyperX以及浦科特M5P,不过内容很全面,从TRIM 0验证到读写性能测试,再到各种日常应用测试以及半盘、满盘情况下的验证,对打算组建RAID 0的玩家是个有益的参考。


    三星PM830 128GB


    OCZ Vertex 4 128GB


    金士顿HyperX 120GB


    浦科特M5P 128GB


    测试平台

    TRIM功能在RAID 0模式下的验证之一

      Intel已经实现了Win7系统下的7系芯片组RAID 0模式下的TRIM功能支持,但是有两个前提,首先是Optional ROM SATA(OROM)控制器BIOS版本要高于11.0,第二个则是RST驱动版本高于11.2。

    注:Intel宣布的7系芯片组不包括X79,但是文中表示X79也支持这个功能,而且最早验证这个功能的测试使用的就是X79芯片组,这个问题一时难有定论。

      他们使用的是RST 11.6.0.1030驱动,OROM BIOS版本也升级到了11.0.0.1339,验证用的SSD是三星PM830。

      具体的验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WinHEX磁盘编辑软件,另一种就是通过PCMark测试软件验证,首先来看第一种。

      WinHex是一个16位文件编辑软件,它可以读取磁盘的16位寻址数据,验证的原理是如果某个文件被删除了,如果TRIM起作用了,那么相应的磁盘位置返回的数据应该就是空白,否则就是意味着TRIM没起作用。

    1.首先选择一张图片,大小不需要特别选择,他们用的是一张4MB大小的。

    2.将文件复制到RAID 0阵列下的系统根目录下,也就是C盘根目录。

    3.打开WinHEX软件。

    4.选择你要打开的磁盘。

    5.选择对应的分区,这可能需要几秒钟到1分钟的时间来打开磁盘。

    6.找到刚才复制进去的图片文件,然后记录它的offset数值。

    7.关闭WinHEX软件,然后到我的电脑中找到刚才的图片,删除并清空回收站。

    8.最多等两分钟时间,然后再打开WinHex软件。

    9.重复1和2步骤。

    10.选择Take new one以刷新分区。

    11.由于新的截图中没有了那张图片,直接点Go To Offset。

    12.在打开的窗口中输入步骤6中记录的数值然后点确定。

    13.程序返回的16位进制结果是FF FF(有些硬盘是00 00,有些就是FF FF),这意味着数据已经被清除了,也证明了TRIM功能确实起作用了,删除文件之后系统就被对应区域变成空白的block了。

      同样地,如果返回的结果与之前相同,那就说明TRIM并没有起作用,虽然删除了文件,但是磁盘对应位置并没有清空。或许两三个小时之后数据也不存在了,但这时并不是TRIM指令生效了,而是SSD的后台GC功能在发挥作用。

    TRIM功能在RAID 0模式下的验证之二

      第二个验证思路更直接,他们使用PCMark Vantage的性能测试来考验TRIM功能,第一次先测试系统盘的得分,然后分别给系统盘填满25%、50%、75%的文件,最后再删除这些文件,如果跑分恢复到正常,那么也说明TRIM功能起作用了。

      由于填充文件会导致SSD性能下降,他们将性能恢复定义为差距跑分在2%左右,在这里大约是2000分,如果TRIM指令没有工作,那么性能差距应该在10-15%。


    只安装系统的得分


    填满25%的得分


    填满50%的得分


    填满75%的得分


    删除文件后只剩OS的得分

      得分基本与第一次相同,说明TRIM指令生效了,清空了已删除文件的block。

    ◆ CDM及AS SSD性能测试

      Hwbox的性能测试跑了两遍,首先是作为从盘不安装任何系统的性能,然后就是正常使用安装系统之后的性能,这里先看第一种。

      比较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把单盘性能列入其中,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是他们的SSD横评的后续,单盘性能已经测试过了。另外,这篇文章的评测项目分的太多,这里也稍微做了整合一下,不然分页也会太多。

    CDM性能测试


    读取性能


    写入性能

      CDM测试中,浦科特的M5P性能拔尖,连续写入达到了1000MB/s,随机读取也有35MB/s,性能相近的还有三星830。V4的的连续读取性能甚至不如金士顿,不过QD32队列下性能甚至比M5P还要好。

    AS SSD性能测试


    连续读取


    连续写入


    文件复制

      读取性能依然是M5P和830领先,但在写入性能上V4无敌,除了4K写入例外。

    AS SSD压缩数据性能测试

      可压缩数据性能反应的是主控对数据压缩技术的支持程度,除了金士顿使用的SF主控之外其他三款SSD都不支持数据压缩,因此写入性能比较平稳,而金士顿SSD的写入曲线就随着数据压缩程度而剧烈变化。


    金士顿


    M5P


    三星830


    OCZ V4

    HD Tune、Anvil Storage、AIDA64性能测试

    HD Tune 5.00性能测试


    随机读取


    随机写入

    Anvil Storage性能测试


    V4得分7845.77分


    M5P得分7756.46分


    三星830得分5492.52分


    金士顿得分5014.66分

    AIDA64平均读取时间测试


    金士顿


    M5P


    三星830


    V4

    AIDA64平均写入时间测试


    金士顿


    M5P


    三星830


    V4

    ◆ PCMark系列软件性能测试

      测试对比了PCMark 05、PCMark Vantage以及PCMark 7,这里集中到一起了。


    PCMark 05总分


    PCMark V子项目测试


    PCMark V得分


    PCMark 7系项目


    总分

    ◆ 系统盘测试之CDM、AS SSD

      这部分的测试就是作为主盘应用的测试了,安装了操作系统。

    CDM测试

    AS SSD性能测试

    AS SSD压缩数据测试


    金士顿


    M5P


    三星830


    OCZ V4

    ◆ 系统盘测试之HD Tune、Anvil

    HD Tune 5.0.0

    Anvil Storage


    V4得分7745.74分


    M5P得分7716.28分


    830得分5427.33分


    金士顿得分4861.80分

    ◆ 系统盘测试之AIDA64及IOMeter


    金士顿


    M5P


    三星830


    V4

    IOMeter性能测试


    IOPS性能


    Max IOPS

      浦科特M5P的读取性能最高,不过随机写入性能上三星830最高。金士顿SSD的随机写入性能跟M5P差不多,但是读取性能一般,只比V4好一点。

    ◆ 系统盘测试之PCMark


    PCMark 05总分


     


    PCMark Vantage总分


    PCMark 7总分

    ◆ 系统盘测试之启动时间、压缩及文件拷贝


    系统启动时间

      测试用的是BootTimer,由于是新安装的干净系统,启动时间都比较快,M5P最低只要6.59秒,最慢的也不过7.846秒。

    WinRAR压缩性能


    时间越短越好


    文件复制性能,时间越少越好

    ◆ 系统盘测试之日常应用、载入及多任务


    日常使用性能测试


    游戏安装及载入性能测试

    多任务性能测试

      SSD对性能的改变不仅仅是启动时间更快了,读写速度的提升也带来了多任务处理的变化,以往拷贝数据的时候HDD就做不了别的同样需要磁盘性能的操作了,而SSD就不一样。

      多任务测试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拷贝11.2GB的MKV文件时保存含有100张图片的Word文件,第二则是拷贝11.2GB的MKV文件时压缩一个3.2GB的ISO文件。


    多任务性能测试之一


    多任务性能测试之二

    半盘及满盘性能测试

      半盘及满盘性能测试分别对比了填满50%及90%容量之后的性能。


    50%容量读取


    50%容量写入


    50%容量拷贝

      填满50%的容量之后性能基本上没有变化。

    90%容量性能测试


    90%容量读取


    90%容量写入


    90%容量拷贝

      90%容量填充之后开始有了变化,一向领先的M5P在读取速度上甚至比三星830还要小幅落后一些了,再往后是金士顿和OCZ V4,V4在4K QD64上依然保持记录。

    总结:

      RAID 0下TRIM支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只要芯片组和驱动版本对路这个就不再是困扰SSD组RAID的障碍了。当然目前还只有7系芯片组有幸支持,不过Intel也表示将为其他芯片组如Z68、P67及X58等提供支持。

      再来看看测试的4款产品在RAID下的SSD评测

      金士顿HyperX 120GB在升级了5.03固件之后表现还不错,虽然在各项测试中都没有夺得第一,但是整体性能依然强。不过SF主控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LAMD、三星MDX、Marvel 9174等新主控虽然不支持数据压缩,但是性能了得,已经超过SF主控,而且数据压缩在日常应用中范围实在有限,意义并不大。

      OCZ Vertex 4简单评价可以说是市场上性能最好的SSD之一,单盘性能已经展现出了强劲的性能。V4并不适合跑PCMark测试,但是成绩也不坏,作为一款出现在市场上已经半年多的产品来说,它的性能依然是顶尖的。特别是升级1.5版固件之后,性能还有额外的提升,而且有5年质保。

      综合性能上的考虑,Hwbox给了V4一个Performance Award大奖。

      三星PM830真的是老当益壮,虽然已经有了840和840 Pro这样的新一代产品,但是TLC闪存的840以及更高价的840 Pro依然取代不了830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除非三星强制性停产)。

      拥有三星830 SSD的用户值得考虑RAID 0,组阵列之后性能提升是线性的,甚至在部分项目中比浦科特M5P和OCZ V4还要强。

      基于三星PM830的价格和性能,Hwbox给了最佳性能和最佳价值双项大奖。

      最后就是浦科特M5P了,杯具的是M5P在希腊并没有出售,它也是5年质保,使用的是Marvel 9187主控和东芝19nm闪存,性能上无可挑剔,不过价格一直是M5P的硬伤,与PM830、V4等型号相比,其128GB型号售价在150欧元。综合来综合去Hwbox给了M5P一个最佳性能奖。

      除了金士顿SSD之外,其他三款SSD都拿奖了,三星独揽两项,性能且不提,但是价格它的优势就非常明显,目前淘宝上的128GB 830已经跌倒了580元左右,买两块组RAID的话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当然对日常使用来说不会有明显区别,因为RAID 0之后PCmark系列跑分也没增加多少,不过也没什么坏处了,特别是解决了TRIM支持这个问题之后。

    ×
    已有 5 条评论,共 6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游客  2017-05-30 14:5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 我匿名了  2015-02-06 06:19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 超能网友博士 2012-10-16 02:5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游客  2012-10-15 22:4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我匿名了  2012-10-15 14:3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1)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