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我们上次做了第10到14代酷睿i9、i7、i5的评测,这次就该轮到AMD了。AMD的锐龙处理器家族相对来说没那么久远,现在桌面最新的也就是锐龙7000,虽然AMD的处理器型号远没有Intel那么多,但复杂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几的,这主要是因为AMD的消费级处理器是可以大致分为桌面CPU和移动CPU两条线路,而移动CPU又会变成桌面的APU,这导致了同一代处理器可能会混杂两种架构的产品,最明显锐龙3000和锐龙3000G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东西,当然现在的锐龙7000移动处理器混得更厉害,这里就不题他们了。

           

    手机链接:哔哩哔哩

    AMD历代锐龙处理器的线路图大致是这样的,如果不管那些桌面APU的话还是比较清晰的,桌面处理器直接跳过了锐龙4000和锐龙6000系列,只有五代产品。

    锐龙1000推出于2017年,采用GF 14nm工艺,初代Zen架构,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初代锐龙处理器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当时是非常划时代的产品,对比自家此前的各种推土机简直是大跨步升级,对比对手虽然CPU频率和IPC确实不占优,但核心数量多了一倍,在四核还是主流的时代仍出了一个8核16线程的怪兽,是相当有前瞻性的设计,也是它引发了CPU的“核大战”。

    锐龙2000推出于2018年,工艺升级GF 12nm,是Zen+架构,基本上就是就初代产品的修Bug和完善版本,有着更高的频率以及更进准的Boost技术,对内存的兼容性也有很大的改善。

    锐龙3000于2019年推出,核心架构升级到Zen 2,每个CCX内的L3缓存翻倍到了16MB,与上代相比IPC提升了15%,是相当重大的升级,CPU从传统的单芯片改成了多芯片,由一到两个7nm CCD和一个12nm IOD所组成,最大核心数量从8核翻倍到16核,这一结构沿用到现在,得益于更先进的7nm工艺,频率也比上代有很大幅度的提升,新的内存控制器对高频内存的支持更好,此外它也是首款支持PCI-E 4.0的消费级处理器。后期AMD还推出了采用更成熟7nm工艺的锐龙3000XT处理器,频率比原版更高。

    锐龙5000于2020年发布,Zen 3架构,依然是台积电7nm工艺,最大的改动是把单个CCX的内核数量从4个增加到8个,现在每个CCD内部只有一个CCX了,再也不会出现CCD内部通信也要经IOD的事情,CCX内部总线从X-Bar改成环形总线,L3也从两个独立的16MB整合成一块32MB,利用率更高,与Zen 2相比IPC提升高达19%。后期推出了首款采用3D V-Cache技术的锐龙7 5800X3D处理器,L3缓存从32MB暴增到96MB,游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锐龙7000发布于2022年,Zen 4架构,改用全新的AM5平台,带来了DDR5内存与PCI-E 5.0,核显整合进IOD内部,现在所有锐龙7000处理7器都带核显了,采用了台积电5nm工艺的CCD和6nm的IOD,最高频率大幅涨至5.7GHz,每核心L2缓存容量从512KB翻倍到1MB,并且加入了对AVX-512指令集的支持,IPC代与代之间增长达13%。同时这代还有三款X3D处理器,让玩家有12核和16核的高性能处理器可选。

    测试平台与说明

    相对于核心数量随时变动的Intel酷睿处理器,AMD的锐龙处理器核心数量还是相对固定的,除了初代外,基本上锐龙9是16和12核,锐龙7八核,锐龙5六核这样,所以我们测试也没必要各种核心都跑一次了,直接拿历代的8核锐龙7进行对比 ,额外加一颗锐龙7 7800X3D。

    由于X570主板已经不支持锐龙1000处理器,所以我们特意为锐龙7 1800X翻出了一块X470主板,就它拿的是技嘉 X470 AORUS GAMING 7 WIFI主板,而且这CPU用DDR4-3600并不稳定,所以最终它测试的时候内存是跑DDR4-3200的,时序保持不变,其他AM4处理器用的是华硕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板,两颗AM5处理器则使用微星 MEG X670E ACE主板。

    测试所用的DDR4内存是芝奇皇家戟 DDR4-3600 16GB*2 CL16,DDR5内存则是芝奇幻锋戟DDR5-7200 16GB*2 CL34,所有平台均使用雅俊GRATIFY AIO 5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显卡则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4090。

    基准性能测试

    创作能力测试

    性能测试汇总

    根据本次的性能测试结果,我们整理出历代锐龙7处理器对比初代锐龙7 1800X的性能提升:

    由于本次选取的全是8核的锐龙7处理器,所以每一代的单线程和多线程的性能提升都基本相等,实际上从锐龙3000开始就有12和16核的锐龙9处理器,如果用每代最强处理器对比的话,你会发现锐龙2000到锐龙3000的多线程性能番了一倍都不止。

    同时我们也能更清楚的看到每一代处理器对比上一代到底提升了多少:

    锐龙2000这代提升是比较少的,这代架构其实没怎么改,主要是制程优化带来的频率提升以及修复bug带来的性能提升,性能增幅依然有11%之多,说真的初代锐龙问题还是挺多的,到了锐龙2000情况就好了不少。

    锐龙3000连CPU结构都改了,台积电7nm和之前的GF 12nm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工艺,再加上我们使用的是采用成熟版7nm工艺的锐龙7 3800XT,频率提升比较多,单线程性能较上代提升了28.6%之多,多线程性能提升也有25.9%

    锐龙5000由于和锐龙3000用的都是同一个工艺,所以频率提升相对较少,性能增幅看起来就没那么多了,单线程性能较上代提升了15.3%,多线程提升了17.2%,Zen 3架构的CCX改动是非常重要的,单个CCX内核数量从4核增加8核,大幅降低了核心间的通信延迟,提升多核性能,内核延迟降低的作用在后面的游戏测试中也有体现。

    锐龙7000又是架构和制程双升级,工艺从7nm升级到5nm,再加上AM5平台的功耗上限比AM4高得多,拉频率轻松得多,所以代间性能增幅也非常大,单线程性能提升了26.8%,多线程性能提升了27.1%,新平台的DDR5内存高带宽多少也有帮助。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测试为了反映CPU的真实性能,测试全部都是在1080p分辨率下进行的,尽量减少显卡上的瓶颈,画质开启非光追模式下的最高质量。

    上面的是各游戏的平均帧率,虽然数据量很大,但基本上都是按锐龙7 1800X→2700X→3800XT→5800X→7700X→7800X3D这样排序的,最强的毫无疑问是锐龙7 7800X3D,拥有96MB L3缓存的它简直是游戏利器,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锐龙7 1800X和锐龙7 2700X的游戏性能确实不太行,从Zen 2架构算及格,真正好起来是Zen 3架构之后的事了。

    文明6跑的是风云变幻AI性能测试,这测试对CPU负载非常大,这单纯比拼CPU计算能力的测试里面锐龙7 7800X3D的大缓存优势就没用了,频率更高的锐龙7 7700X的回合时间比它更短,说真的这测试里面前三代锐龙的回合时间都挺长的,从锐龙7 5800X开始就好不少。

    我们统计了测试的9款游戏里各CPU的平均性能表现整合成上表,以初代锐龙7 1800X作为基准,除了锐龙2000和锐龙1000之间的提升相对较少之外,锐龙3000/5000/7000和上一代对比性能提升幅度都挺大的,游戏性能基本都比上代提升了四分之一左右,而锐龙7 7800X3D处理器其实是比较挑游戏的,某些游戏它可能和锐龙7 7700X差别不大,而有些游戏则提升巨大,当然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佳游戏处理器。

    温度与功耗测试

    在功耗测试方面, 这次我们对设备进行了升级,现在可以同时检测主板的CPU与24pin供电接口的供电功率,同时也会检查显卡从PCI-E插槽取了多少电,这样软件可自动算出CPU从电源12V取了多少电,需要注意虽然已经扣除显卡,但是主板上其他用12V供电的东西还是会影响监测结果,比如水泵和风扇这些, 所以我们还是会用软件记录的CPU Package功耗数据。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目前我们测量的是主板上CPU的输入功率,并非直接的CPU供电功率,因此从该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略高于CPU的实际供电功率,而且会更因为主板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这个测试数据仍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电源实际上是对主板进行供电而非直接对CPU进行供电,因此对于电源的选择来说,直接测试CPU供电接口的供电功率更有实际意义。

    测试时环境温度是26℃。

    其实锐龙处理器的功耗基本都是一代比一代高的,最初的锐龙7 1800X在满载时处理器封装功耗只有94W,从锐龙2000到锐龙5000的功耗都是在涨的,而锐龙7 7700X的功耗则与锐龙7 5800X持平,说真的145W和对家比起来真不算什么,那个锐龙7 7800X3D则是个例外,它有严格的功耗控制,满载功耗不过80W。

    温度方面,前两代锐龙满载温度都很低,锐龙7 3800XT的频率与功耗都没锐龙7 5800X那么高,但温度要略微高一些,而锐龙7 7700X的温度是最高的,达到了86.6℃,锐龙7 7800X3D满载时频率比锐龙7 7700X低很多,它的温度也比较低。

    待机并不是完全的桌面待机,而是开着HWinfo监控着。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锐龙7 1800X的待机功耗其实是要比锐龙7 2700X更高的,但从输入端检测出来锐龙7 2700X的功耗则要高得多,这里主要是两者用的是不同的主板,实际上我们这套东西是检测CPU的8pin和主板24pin的供电,并剔除PCIe插槽取电后算出来的CPU功耗,这里主板上用12V电的东西也会被算进去,这自然就包含南桥,众所周知X570的南桥发热功耗比X470高得多,这也导致了我们测出来锐龙7 2700X的待机输入功率比锐龙7 1800X还高这状况。

    另外AM5平台的两颗CPU待机功耗是比AM4平台都要高的,可能与新的IOD有关,毕竟新平台扩展能力强了许多,内存也不一样,不是很好对比。

    全文总结

    和隔壁的牙膏厂相比,AMD这边每代锐龙性能提升都相当明显,特别是锐龙3000和锐龙7000这两代架构和制程双升级的,增幅都25%以上,从锐龙1000到锐龙7000,同是8核的产品性能提升了110%,这增幅已经相当大了,而且在锐龙3000开始AMD桌面主流处理器的最大核心数量就从8核暴增到16核,如果这样对比的话性能增幅更大。

    不过嘛,两个厂家的处理器更新频率并不一样,对比起来大家就会发现AMD这边确实要慢一些,Intel那边基本每年都更一代,而AMD桌面这边则是每换一次架构才更一代,所以有时候两代之间会隔得比较久,最明显的就是锐龙5000和锐龙7000之间隔了一年又十个月,锐龙5000和锐龙3000之间也隔了一年又五个月,今年AMD也没出锐龙8000,所以这次更新时间肯定是超过一年的。

    不知道大家更喜欢哪家的处理器更新换代方法,Intel那边基本都是每年更一代,只不过有些时候确实两代之间没啥差别,而AMD这边至少桌面这边是更新了制程或者架构后才会出一代新的,笔记本那边就别提了,虽然两代之间时间会隔得长一点,但两代产品间差距很明显。

    ×
    热门文章
    1传AMD下一代移动处理器不再支持Win10,包括“Strix Point”Ryzen 9000系列
    2国内HBM开发取得进展:两家存储器制造商跟进,目标2026年生产HBM2
    3联发科或与英伟达合作,开发游戏掌机使用的SoC
    4微星CLAW掌上游戏机评测:将核显游戏体验也变成一种享受
    5英伟达Blackwell架构计算卡或3万美元起步,AI服务器高达300万美元
    6ID-Cooling推出霜界240/360一体水冷散热器:经典无光设计,售价239元起
    7索尼正在蚕食微软游戏主机市场:2024Q1里PS5销量是Xbox Series S|X的5倍
    8英特尔发布41份安全公告:涉及90多个漏洞,包括1个等级最高的AI工具漏洞
    9江波龙将带来FORESEE LPCAMM2内存:最高64GB,速率达7500MT/s
    已有 6 条评论,共 100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zone初中生 02-07 09:06    |  加入黑名单

      昨天刚给我的2600X处理器搭配上了RX7700XT显卡,期待可以再战三年。

      支持(1)  |   反对(1)  |   举报  |   回复

      6#

    • 旅途一代宗师 02-05 17:12    |  加入黑名单

      希望steam可以进行玩家硬件结构统计,比如使用AMD CPU的电脑,N卡A卡各自的占比是多少,使用INTEL CPU的电脑,N卡A卡又占比多少

      已有5次举报

      支持(2)  |   反对(4)  |   举报  |   回复

      5#

    • Rio终极杀人王 02-05 09:50    |  加入黑名单

      我就是从1700-5900-7950走过来的,总体感觉还是没有intel的好用,但是AMD可以折腾的空间大很多,DIY味道浓一些

      已有1次举报

      支持(3)  |   反对(5)  |   举报  |   回复

      4#

    • 爱莉希雅大学生 02-05 07:47    |  加入黑名单

      感谢农企让我能买到更便宜的英特尔CPU

      已有3次举报

      支持(5)  |   反对(13)  |   举报  |   回复

      3#

    • 12345jv v ji教授 02-04 17:59    |  加入黑名单

      真能挤啊

      已有15次举报

      支持(8)  |   反对(16)  |   举报  |   回复

      2#

    • 最后一根稻草博士 02-04 17:50    |  加入黑名单

      锐龙一代首发买的1700x +C6H后续升级了3950x和5950x

      支持(12)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提示:本页有 6 个评论因未通过审核而被隐藏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