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本文约2012字,需3分钟阅读(全文浏览   一年前美光宣布将进军PCI-E SSD市场,打算在这个市场做一些独一无二的事,因为目前的PCI-E SSD大部分其实是名不副实,虽然使用的是PCI-E接口,但是内部依然是SATA控制器+NAND闪存的结构,而美光宣布的产品就是P320h,它拥专门设计的ASIC电路,原生PCI-E控制器,可以直接与NAND连接而无需不必要的抽象层中转。

      Anandtech网站近日也发布了美光P320h的性能测试,虽然PCI-E接口的SSD都大多数消费者无关,不过它作为美光第一款原生PCI-E SSD还是值得一看的。


    美光P320h


    产品规格

      从这份规格表中可以看到,象征P320h是一年前的产品的特征就是其34nm SLC闪存,目前的企业级SSD普遍使用的是2x-nm工艺的eMLC或者MLC-Het闪存,未来美光会发布25nm工艺的SLC以及eMLC、MLC-Het版本的企业级SSD。

      Anandtech网站也没有P320h的报价,但是从它使用昂贵的SLC闪存这一点可以猜测价格不会便宜。

      使用SLC闪存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靠性,Intel发布的910系列PCI-E SSD使用的是MLC闪存,其800GB型号的数据寿命也不过14PB,但是P320h的350GB型号就能达到25PB,700GB型号更是达到了50PB。

      另外,美光P320h的读写延迟也很不错,这主要归功于其原生PCI-E主控及驱动堆栈(driver stack)。

      作为一款原生PCI-E SSD,美光P320h使用了一块IDT代工制造的1517针脚的主控,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针脚是因为它能支持32条NAND通道,而普通的SATA主控普遍只支持8通道。

      这款主控是美光开发、IDT制造的,上面没有桥接芯片或者SATA主控,因为是原生PCI-E的,不需要其他主控。

      32条通道中每路都可以连接8个目标,最大容量可支持4TB,不过美光只使用了1TB NAND闪存,其中22%的NAND被用作空白区域,主要用于垃圾回收、坏块管理以及耗损均衡等,另外还有1/8的区域用于奇偶校验。

      IDT的主控硬件支持RAID-5配置,可以交叉连接多个逻辑单元,这些逻辑单元被分割成block以及page以适应SSD的特点,block及page也是交叉连接的,每7个blokc/page会有一个奇偶校验。

      美光选择了7+1P的奇偶校验方式来平衡性能、用户容量以及错误保护。

      奇偶校验越多可以承受更多的错误但是性能及容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由于NAND相比机械硬盘出错更少而且可以预测,因此美光的7+1P奇偶校验模式并不是问题。

      P320h只有一种规格:半高、半长的PCI-E 2.0 8x扩展卡,另外有半高及全高支架以便于适应这两种类型的机柜。

      与SATA SSD不同的是,PCI-E SSD的PCB更值得一看。厂商为了充分利用PCI-E的高带宽,半高的PCB上通常要塞满NAND闪存(SATA SSD的PCB通常是光秃秃的)。

     

      除了主PCB之外,美光另外使用了两个子卡,每个子卡上有16片128Gb NAND闪存,容量是256GB,加上主卡的512GB总计有1TB,这是700GB型号的配置。如果是350GB型号,子卡数量不变,但是NAND会换成64Gb封装的。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NAND数量,是因为34nm工艺生产的单颗die容量最大只有2GB,而目前的25nm MLC单颗die容量有8GB,SLC也有4GB。

      由于NAND数量的增多,DRAM缓存的数量也必须随之增加以便追踪LBA及映射表。P320h总计使用了9颗256MB DDR3-1333(同样出自美光)用作缓存,总容量高达2.25GB。

      主控上的散热片也很小,因为美光宣称它只需要1.5m/s的风量就可以满足散热需要。

      揭开散热片之后就是这颗IDT生产的控制器了,有趣的是Anandtech最早的评测中说它是支持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存储总线)的,但是美光表示P320h是不支持NVMe的,但是anandtech表示还会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因为这款主控跟IDT支持NVMe的主控编号如此相近。

      本来Anandtech认为P320h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NVMe的,也对NVMe技术做了一些阐述,不过既然官方表态不支持了,那么NVMe在本文的作用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下面来看美光P320h的性能测试,因为是面向企业级市场的,诸多性能测试跟常见的SSD并不相同。

    ×
    已有 3 条评论,共 3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游客  2012-10-16 22:1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游客  2012-10-16 16:2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游客  2012-10-16 14:4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