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标准,最初是由Intel、IBM、康柏、微软等多家公司在1994年联合推出的。作为连接外设与PC之间的纽带,USB具备许多优点,包括支持热插拔、标准统一兼容性强、低功耗、可同时连接多个设备等。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用户日常需处理的数据量亦日趋庞大,现时主流的USB 2.0其传输速度已显“疲态”,跟不上存储设备容量的发展,开发新一代USB标准显得非常有必要,因此USB 3.0就应运而生了。由Intel、HP、NEC、ST-NXP、微软及德州仪器组成的USB 3.0 Primoter Group在2008年11月正式宣布了USB 3.0规范,这样预示着USB 3.0时代的正式来临。

      华硕在去年6月的Computex 2009上展示了全球首款提供USB 3.0接口的主板——P6X58 Premium,虽然可支持USB 3.0标准的外设属于凤毛麟角,但是在去年年底至今的短短数月时间内,各款USB 3.0主板、硬盘、闪盘等产品纷纷面世,使消费者与USB 3.0的距离拉得更近。

      USB 1.0-3.0标准速度提升如下:

      USB 1.0/1.1(Full Speed),1996年推出,最大传输速率为12Mbps,理论传输速度为1.5MB/s;

      USB 2.0(High Speed),目前的主流标准,最大传输速率高达480Mbps,理论传输速度为60MB/s,与USB 1.1互相兼容;

      USB 3.0(Super Speed),按照公布的规范显示,其最大传输速率达到5Gbps,理论传输速度达到500MB/s ,并且可向下兼容USB 1.0/1.1/2.0。

      点击查看USB 3.0规范(PDF)

    解读USB 3.0技术

    ●USB 3.0接口解析

    USB 3.0插座示意图及实物图

      USB 3.0插座是可以向下兼容USB 2.0的,相对于旧插座来说,USB 3.0插座增加了5pin的金属触片,对应USB 3.0线缆中A型接口的USB3_TX、GND以及USB3_RX触片。

    USB 3.0 A型接口示意图以及实物

      USB 3.0线缆A型接口触片增加到了9pin,其中下方的4pin可兼容旧有的USB 2.0/1.1/1.0标准,而后方增加的5pin则属于USB 3.0,分别为USB3_TX、USB3_TX、GND、USB3_RX及USB3_RX。

    USB 3.0标准B型接口以及Micro-B接口示意图

      USB 3.0标准的B型接口如上图所示,主要连接外设使用,具备4pin+5pin金属触片。标准B型接口外形较为“方正”,而Micro-B型接口则较扁,主要用于体积较小的设备,如MP3、手机、数码相机等。

    USB 3.0兼容性(左侧为插座)

      USB 3.0接口的兼容性还是相当不错的,如上表所示,除了USB 2.0/3.0标准A型接口可以互相兼容外,USB 3.0的其余各种插座均可兼容USB 2.0接头,而USB 2.0的插座除了标A型外,均不可兼容USB 3.0接头。

    ●USB 3.0线缆解析 

    USB 3.0线缆结构图

      USB 2.0仅为4条(Power、Ground、UTP Signal Pair),而USB 3.0则采用对偶单纯形四线制差分信号线,从其线缆的横切面可看到,共包括8条线路,相比USB 2.0增加了4条(SDP Signal Pair),具备独立的Dowmstream和Upstream通道。

    USB 3.0双总线架构

      USB 2.0为半双工二线制总线,仅支持单向数据流传输;而USB 3.0则基于全双工传输界面,可支持双向并发数据流传输,这是USB 3.0传输速度得到大幅提升的关键所在。

    ●USB 3.0供电增强,电源管理机制更完善

    独立的Downstream及Upstream通道

    USB 3.0供电规格

      USB 3.0在供电方面亦有所增强,虽然信号电压值依然维持在4.45-5.25V之间,不过供电电流却提升到了150mA,相比USB 2.0的100mA增加了50%。当设备拥有6个USB 3.0 Hub Port则可提供高达900mA的电流,而USB 2.0最大仅能达到500mA,前者比后者足足提升了80%。

      此外,USB 3.0还引入了新的电源管理机制,支持待机、睡眠以及暂定模式,这点对于移动PC设备来说是非常有裨益的。

    USB 3.0的几种实现方式

    NEC D720200F1芯片

      目前,无论是Intel还是AMD尚未能够提供原生支持USB 3.0的芯片组,故目前可支持USB 3.0的主板均采用了第三方的芯片组——NEC D720200F1

      NEC D720200F1芯片的封装面积为10*10mm,最大耗电量为1W。除了能够支持USB 3.0标准外,还可与USB 2.0/1.1/1.0接口兼容,并同样支持PCI Express和SATA等数据传输接口。该芯片在去年六月份推出,售价约15美元,即人民币102元。

      NEC解决方案暂时是目前唯一的USB 3.0解决方案,这是基于PCI-E 2.0 X1总线实现的。目前已有不少厂商推出了USB 3.0主板,不过我们知道Intel P55/H55主板的PCH仅支持PCI-E 1.1标准而非PCI-E 2.0,带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目前针对P55/H55主板PCI-E 1.1带宽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借用CPU中PCI-E控制器提供的带宽,使带宽能够达到500MB/s;

      第二,搭载额外的PLX桥接芯片扩展带宽,利用PLX芯片整合两根PCI-E 1.1通道,使带宽提升至500MB/s。

      以上的第一种方法虽然没有提升成本,但却占用了CPU中PCI-E通道,对GPU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第二种方法可保证GPU性能不至于下降,不过却徒增了成本。

    USB 3.0扩展卡解决方案

    华硕USB 3.0/SATA 6Gbps扩展卡采用PCI-E X4接口并搭配PLX芯片

      在USB 3.0标准大热的潮流趋势下,许多主板厂商除了在主板上搭载NEC D720200F1芯片外,还推出了另一种USB 3.0提供方式——USB 3.0扩展卡

      USB 3.0扩展卡在PCB上集成了NEC D720200F1芯片以提供USB 3.0支持,但这种解决方式并不完善,同样具备带宽不足的问题,在使用PCI-E X1接口时仅能达到250MB/s。在后面的测试中我们亦发现:采用PCI-E X1接口USB 3.0扩展卡的爆发传输率将低于主板板载NEC芯片的方案,而且远远低于SATA 3Gbps。

      当然,华硕推出的USB 3.0/6Gbps扩展卡则很好地解决了带宽不足的问题,搭载PLX芯片扩展带宽,并采用了PCI-E X4接口保证充足的带宽。

    ◆关于USB 3.0的疑问解析

      USB 3.0规范虽然早在2008年就已经出炉,但直到最近半年才开始陆续出现支持相关的主板及外设,而且由于初期成本过高致使其普及速度缓慢,大部分消费对USB 3.0技术还是存在诸多疑问的。

    ●USB 3.0比USB 2.0能快多少?

      首先,USB 3.0的传输编码方式与USB 2.0有所不同,从USB 3.0规范中我们了解到,USB 3.0采用的是8b/10b编码方式:

      USB 2.0采用8b编码,最大传输速率480Mbps,那么理论传输速度就能达到60MB/s;而USB 3.0在传送数据时会把8bit的数据编码成10bit,其中包含了2bit的控制数据(Control);而在接收数据时则是一个逆方向过程,10bit数据会解码成8bit+Control信息,那么5Gbps的理论传输速度就为500MB/s。USB 3.0相比USB 2.0理论上数据传输速度提升8倍多,而非外界宣称的10倍

    ●如何区分USB 2.0/3.0线缆?

    USB 3.0/2.0接口比较
      

      其实在前面接口解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USB 3.0的标准A型接口可向下兼容USB 2.0/1.1,其尺寸大小是一致的,但是这两种接口还是非常好区分的:

      观察颜色法,为了与USB 2.0作出区分,USB 3.0 Primoter Group推荐业者在USB 3.0接口中采用蓝色的基座,故我们可以从颜色上加以区分;

      观察触片法,这种方式更加谨慎,USB 2.0仅具备4pin金属触片,而USB 3.0则为9pin触片,前面4pin与USB 2.0是一至的,后方的5pin则为USB 3.0专属。

      至于USB 3.0的B型接口就更好区分了,USB 3.0标准B型接口尺寸比USB 2.0的更大,上部较为突出,容纳新增的5pin触片。

      观察标识法,USB 3.0的标识如下图,“SS”代表着“SuperSpeed”,在USB 3.0接口部分都会有该标识。此外,USB 3.0线缆由于增加了路线,故亦会比USB 2.0线缆稍粗。

    USB 3.0标识

    ●如何区分主板USB 2.0/3.0接口?

    主板上的USB 2.0接口及USB 3.0接口

      主板上的USB 3.0接口时比较好识别的,单从颜色上就可简单区分了,主板上的USB 3.0接口会使用蓝色基座。如果用户觉得不放心,也可查看金属触片的数量,USB 3.0插座内的触片分里外两层,外面5片里面4片,与USB 2.0的非常好区分。

      近日,华硕的一款支持USB 3.0的主板——P7H55D-M EVO以及Vantec的几款USB 3.0外设已进驻EXP评测室,下面我们就通过详细的对比测试来体验一下USB 3.0的威力所在吧。

    华硕P7H55D-M EVO主板赏析

    华硕P7H55D-M EVO主板

      华硕P7H55D-M EVO主板为MicroATX板型设计,基于Intel H55芯片组,具备11相供电设计,可支持Clarkdale核心LGA1156接口的处理器。

      主板具备四根共两组DDR3双通道内存插槽、1根PCIe X16插槽、1根PCI插槽以及2根PCIe X1插槽。主板搭载NEC D720200F1芯片提供两个USB 3.0接口,但由于并无搭载第三方的PLX桥接芯片,故在使用USB 3.0时将会占用CPU的PCI-E通道。

    华硕P7H55D-M EVO主板

    华硕P7H55D-M EVO主板I/O接口

      主板共提供了6个USB接口,其中4个USB 2.0接口,只有蓝色的2个为USB 3.0接口。

    NEC D720200F1芯片提供2个USB 3.0接口

    ◆Vantec NexStar3 SuperSpeed硬盘盒赏析

    Vantec NexStar3 SuperSpeed硬盘盒

      Vantec NexStar3 SuperSpeed硬盘盒适用于3.5英寸硬盘,可把SATA 3Gbps接口转换为USB 3.0接口。

      硬盘盒子主要质材为铝质,表面黑色钢琴漆工艺提升整体质感。在硬盘盒左侧提供了一个电源接口、电源开关、以及USB 3.0 B型接口,而右侧设置了蓝色的LED,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LED闪烁显得非常炫目。

      目前该硬盘盒尚未在中国市场发售,而据Newegg的报价,为59.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9元。

    Vantec NexStar3 SuperSpeed硬盘盒

    左侧提供了USB 3.0 B型接口、电源接口、电源开关

    硬盘盒底座采用塑料制作

    电源转换器

    附送一根USB 3.0线缆

    Asmedia ASM1051单芯片

      Vantec NexStar3 SuperSpeed硬盘盒的PCB上搭载了一颗Asmedia ASM1051芯片,采用单芯片设计,可支持USB 3.0与SATA Gen2互连,其电气特性与传输协议均通过了PIL实验室的测试,此外该芯片还整合了CPU及嵌入式RAM。

    ◆Vantec USB 3.0 PCI-E扩展卡赏析

    Vantce 2-Port SuperSpeed USB 3.0 PCIe Host Card

      Vantec的这款USB 3.0 PCIE扩展卡,采用PCIe X1接口,板载NEC D720200F1芯片,提供了两个USB 3.0接口,此外该扩展卡需要外接供电才能正常使用,配备了一个SATA供电接口。

      Vantec这款扩展卡产品编号为“UGT-PC302",售价为259元。

    扩展卡提供2个USB 3.0接口

    采用NEC D720200F1芯片

    需要外接SATA供电接口才可正常使用

    附送一个半高式的I/O挡板

    ◆Vantec USB 3.0 Express扩展卡赏析

    Vantce 2-Port SuperSpeed USB 3.0 Express Card/34

      Vantec的这款2-Port SuperSpeed USB 3.0 Express Card,适用于具备Express扩展口的笔记本,可直接安装在尺寸为34mm Express扩展口的笔记本上,或通过附送的拓展支架安装在54mm Express扩展口的笔记本上。

      该扩展卡可提供2个USB 3.0接口,为移动PC用户带来更快速的数据传输体验。产品编号为“UGT-UC302CB”,售价为299元人民币。

    Vantce 2-Port SuperSpeed USB 3.0 Express Card/34

    Vantce 2-Port SuperSpeed USB 3.0 Express Card/34

    附送一个拓展架,可在具备54mm Express接口的笔记本中使用

    测试平台及说明

      本次测试目的在于比较机械硬盘使用USB 3.0、USB 2.0及SATA 3.0接口时的传输速度,采用了希捷ES.2 ST3500320NS(500GB)硬盘作为测试盘,而WD Caviar Black 640GB则为系统盘,测试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下进行。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使用Vantec NexStar3 SuperSpeed外置硬盘盒,连接主板提供的USB 3.0接口进行测试;

      *使用Vantec NexStar3 SuperSpeed外置硬盘盒,连接主板提供的USB 2.0接口进行测试;

      *使用Vantec NexStar3 SuperSpeed外置硬盘盒,连接PCI-E USB 3.0扩展卡进行测试;

      *把硬盘直接连接主板上的SATA 3.0Gbps接口进行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PCMark Vantage中HDD子项得分、HD Tach RW、HD Tune Pro、ATTO Disk Benchmark以及FC-TEST五个项目。

    ATTO Disk Benchmark

    硬盘连接主板SATA 3.0Gbps接口测试情况

    硬盘连接主板USB 3.0接口测试情况

    硬盘连接PCIE USB 3.0扩展卡测试情况

    硬盘使用USB 2.0接口测试情况

      从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的情况来看,使用USB 3.0接口或SATA 3Gbps均可达到110MB/s以上的读写速度;而使用USB 3.0 PCIE扩展卡,其写入性能则有所下降;USB 2.0则仅能达到33MB/s左右的读取速度和27MB/s的写入速度。

      由此可见USB 3.0相比USB 2.0虽然没有达到理论上8倍多的速度提升,但3-4倍的速度提升已算是不错了。

    HD Tune Pro 4.01测试

      从对比的测试结果来看,在使用USB 3.0时的爆发率并不及SATA接口,但对比USB 2.0时有不错的提升。

      在平均读写速度方面,USB 3.0接口基本与SATA 3Gbps看齐,其中使用USB 3.0 PCIE扩展卡时的写入速度略低于前两者;而USB 2.0读写则基本维持在30MB/s以下。

    附:测试结果截图

    硬盘连接主板SATA 3.0Gbps接口,读取性能

    硬盘连接主板USB 3.0接口,读取性能

    硬盘连接主板USB 3.0接口,读取性能

    硬盘连接PCIE USB 3.0扩展卡接口,读取性能

    硬盘连接主板USB 2.0接口,读取性能

    硬盘连接主板SATA 3.0Gbps接口,写入性能

    硬盘连接主板USB 3.0接口,写入性能

    硬盘连接PCIE USB3.0扩展卡接口,写入性能

    硬盘连接主板USB 2.0接口,写入性能

    HD Tach RW测试

      HD Tach RW的测试情况基本与HD Tune的一致,SATA 3Gbps、USB 3.0(主板)、USB 3.0(扩展卡)、USB 2.0的爆发率呈梯形排列;前三者在读取速度方面均达到93MB/s,而在写入测试中SATA 3Gbps出现偏低现象(66.6MB/s),估计是软件bug造成的。

      在CPU占用率方面SATA 3Gbps时为4%,而其余三种情况均为6%。总的来说,USB 3.0的实际数据传输速度比USB 2.0提升约3倍左右。

    附:测试结果截图

    PCMark Vantage测试

      从PCMark Vantage HDD子项的测试成绩可看到,SATA 3Gbps、USB 3.0(主板)、USB 3.0(扩展卡)的得分相差不大;而使用USB 2.0接口时得分仅为2583,比上三者低了约1000分以上。

    FC-TEST测试

      FC-TEST能够很好地模仿硬盘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挑选其中的Programs、ISO、MP3项目,分别测试了文件的建立(写入)、读取以及远程数据复制(Copy to WD Caviar Black 640GB)。

      一下测以操作完成的时间为衡量,测试中时间越短越好。

      通过Programs、ISO、MP3文件写入测试可看到,成绩最好的为使用SATA 3Gbps接口;而两种使用USB 3.0接口情况的相差时间不长。使用USB 3.0接口时比USB 2.0节约了不少的时间。

      Programs、ISO、MP3文件的读取情况基本与写入测试情况一致,与USB 2.0时拉开了较大差距。

      Programs、ISO、MP3文件的远程复制测试结果,SATA 3Gbps、USB 3.0(主板)、USB 3.0(扩展卡)测试成绩相近,完成复制操作所需时间相差不超过3秒,比使用USB 2.0接口时可节约大概2倍以上的时间。

    全文总结

      综合情况,USB 3.0标准相比USB 2.0来说传输速度并未达到理论上8.3倍的提升,但通过在7200rpm的ES.2 500GB硬盘上的测试看到,实际数据传输速度对比USB 2.0约有3-4倍左右的提升,虽然爆发率依然比不上SATA 3Gbps,但持续传输速度已基本与该硬盘在使用SATA 3Gbps接口的时候持平,对于外置移动存储设备来说,能够达到这种传输速度已是非常可观的了。

      随着用户存储数据量的不断增大,USB 2.0标准能够达到的传输速度已经是捉襟见肘了,USB 3.0标准的推出则很好地应对了潮流的趋势。可预见USB 3.0将成为未来主流标准,相信各式采用USB 3.0接口的设备亦将会在今年内遍地开花。不过就目前状况来看USB 3.0外设的价格依然偏高,这是USB 3.0普及的最大门槛。

      当然现时可支持USB 3.0的主板亦在日渐增加,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而且USB 3.0 PCI-E扩展卡的诞生亦能够很好地给消费者一个升级的机会,相信亦会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
    热门文章
    1华硕发布Prime 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三风扇紧凑设计,符合SFF-Ready
    2技嘉推出AORUS C400 GLASS机箱:40L紧凑设计,预装4个ARGB风扇
    3华硕Z790-AYW WIFI W 哎呦喂主板上市:全白外观,支持DDR5-8000+,1999元
    4传闻继M4 iPad Pro之后,苹果计划为更多设备进行“瘦身”
    5紫光闪存S2 Ultra系列开售:PCIe 4.0 SSD,最大2TB,首发489元起
    6酷冷至尊新款被动式散热电源发售:850W版本399美元,还送27寸电竞显示器
    7AMD为可配置多芯片设计GPU申请专利:优化设计,可选多种运行模式
    8群联推出E31T入门级主控,将带来更便宜的PCIe 5.0 SSD
    9三星Galaxy Tab S10 Plus或用天玑9300+,原因在于骁龙芯片价格上涨
    已有 9 条评论,共 9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超能网友一代宗师 2010-04-08 12:21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9#

    • 游客  2010-03-08 10:4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8#

    • 超能网友管理员 2010-03-08 09:16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7#

    • 游客  2010-03-07 21:1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

    • 游客  2010-03-06 23:06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 游客  2010-03-06 22:2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 游客  2010-03-06 22:2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0-03-06 16:4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超能网友一代宗师 2010-03-06 15:48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