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图形核心的双雄AMD和NVIDIA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推出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在2007年进入尾声,即将踏入全新的2008年之时,我们推出了这个专题,对目前市场上的中高端显卡产品(主要从图形核心的角度去探讨)进行纵向的评比。透过我们详尽的测试与对比,期望在琳琅满目的产品和瞬息万变的技术之中,能够帮助您做出合适的选购决定。

    回顾:2007年度图形核心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在2007年里,AMD和NVIDIA都推出了哪些图形核心产品。

      □ 2007年4月16日,NVIDIA推出Geforce 8600 GTS/GT/8500GT(G84/G86)

      在G80推出市场后,这款旗舰产品大受好评和关注,但因它作为高端产品出现在市场,昂贵的售价不可能被所有游戏玩家接受。面对宠大的中端市场需求,NVIDIA也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推出了针对中端市场的G84/G86图形新品,即Geforce 8600 GTS/GT/8500GT三款产品。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G84/G86一方面将取代市场上热卖的GeForce 7600/7900系列,把这些DX9产品换代成DX10规格; 另一方面也为对付ATI Radeon HD 2400/2600发布而作出迎击准备,抢先霸占中端DX10显卡份额。

      相关文章:《DX10时代的主力,GeForce 8600 GTS 测试
           《凤凰涅磐 耕升神驹8600GT红旗III型显卡测试

      □ 2007年5月3日,NVIDIA推出GeForce 8800 Ultra(G80)

      NVIDIA为了打击ATI将于5月中旬发布的全新R600显卡,实行了先发制人的计策来巩固自己的显卡王者地位,抢先发布了GeForce 8800 Series最顶级的8800 Ultra显卡。

      相关文章:《性能之王,丽台PX8800Ultra显卡测试

      □ 2007年5月15日,AMD推出Radeon HD 2900(R600)

      收购整合ATI后的AMD在经过多次跳票,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在2007年5月15号,全球性发布了Radeon HD 2900新一代DirectX 10显卡。在全球ATI显卡爱好者面前,核心代号为R600的Radeon HD 2900XT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现了,而这次距离ATI发布上一代显卡的时隔长达一年半之久。

      相关文章:《姗姗来迟 蓝宝石HD 2900 XT显卡测试

      □ 2007年6月19日,NVIDIA推出GeForce 8400 GS

      为对抗竟争对手AMD Radeon HD 2400系列产品,NVIDIA在4月17日推出GeForce 8500 GT之后,于6月19号再推出规格削减,原本只针对OEM市场的产品——GeForce 8400 GS显卡。

      相关文章:《不能说的秘密!NVIDIA 8400GS 128bit显卡详尽测试

       2007年6月13日,AMD推出Radeon HD 2600(RV630)和HD 2400(RV610)

      在推出Radeon HD 2900之后的一个月,AMD才推出面向中端的Radeon HD 2600和低端的HD 2400,它们都配备了UVD引擎,具备了完整的H.264和VC-2硬件加速功能。

      相关文章:《缺陷并不美 Radeon HD 2400 UVD引擎测试
           《探索:ATI HD2000系列 VC-1不“解”之谜
           《新不如旧? Radeon X1650GT VS. Radeon HD 2400XT
           《重塑品牌形象 东翎-君临2600XT交火测试

      □ 2007年10月29日,NVIDIA推出GeForce 8800 GT(G92)

      G92图形核心采用台积电(TSMC) 65nm工艺制造,较之前G84所用的80nm半代制程(half-node)更为先进,但落后于11月中发布的55nm RV670。G92图形核心中,标识为“G92-270”的G92(即D8P)被制成GeForce 8800 GT,它采用统一渲染架构,拥有多达112个流处理器(Streaming Processor),这个数量仅次于8800 GTX/Ultra的128个。GeForce 8800 GT补全了G80系列显卡的遗憾,加入相应的VP2及相关视频处理单元,它支持完整的H.264完全硬件加速以及3/4的VC-1硬件加速(Bitstream Processing依然留给CPU进行)。

      相关文章:《NVIDIA GeForce 8800GT显卡全球首测
           《影驰GeForce 8800GT 256MB效能详尽测试
           《GeForce 8800GT,需要多大容量的显存?

      □ 2007年11月16日,AMD推出Radeon HD 3870/3850(RV670)

      11月16日AMD-ATi向业界正式发布了最新的DX10显卡RV670系列,它是全球首款采用55nm全新工艺制造的显示核心,其中Radeon HD 3850将面向中端主流用户,而Radeon HD3850则面向主流普通用户。Radeon HD 3850/3870显卡作为显卡业界首款完美支持微软DX 10.1、采用55nm制造工艺和四路CrossFireX并行技术的产品,将成为AMD-ATi争夺中端显卡市场的重要武器。

      相关文章:《双卡火拼!HD3870 CF vs 8800GT SLI
           《完胜8600GTS 东翎HD 3850显卡评测
           《激斗NVIDIA 8800GT 东翎HD3870显卡测试
           《全球首款512M DDR4 双敏无极HD3850测试

      □ 2007年12月12日,NVIDIA推出GeForce 8800 GTS 512(G92)

      在搭配112个流处理器的GeForce 8800GT显卡取得成功之后,NVIDIA决定让G92图形核心以128个流处理器的完整形态出现,同时提高核心、Shader以及显存频率,最终这款产品被命名为“GeForce 8800GTS 512”,它将继续保持G80-GF8800系列在市场的领导地位。

      相关文章:《独角戏上演 GeForce8800GTS 512显卡测试

    回顾:2007年度图形核心领域热点技术

      在2007年里,在图形核心领域出现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技术,包括DX10的普及、DX10.1的更新、PCI Express 2.0技术的应用、HDMI接口的普及和DisplayPort接口的亮相等等,但是令人印象更深刻的无疑是高清视频解码技术的应用以及多GPU互联技术。

    高清视频解码技术

      随着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高清节目频道在全球网络上的狂热传播,以及Blu-ray和HD-DVD二大阵营的竟争白热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高清电视及电影的信息。据第三方统计信息显示,现在网络上最热门的高清下载节目便多数来自美国。而今年初被正式破解的Blu-ray和HD-DVD格式电影,更像雨后春筝般涌现在网络上,这些高清电视节目和电影多数采用MPEG-2、H.264/AVC和VC-1三种编码方式,分辨率以720P或者1080i/P为主,并且以电脑文件的形式存在。要想流畅播放这些高清电影不但需要一个强悍的处理器,更需要一张能为主流视频编码提供硬件解码加速功能的显卡。

      在ATI正式推出Radeon RV610/RV630系列显卡之前,NVIDIA GeForce G84/G86系列显卡由于对H.264/AVC以及VC-1编码都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加速功能,所以曾经一度是市场上最经济的HDTV显卡解决方案。但自从ATI在6月28号来势汹汹地推出Radeon 2000家族后,NVIDIA GeForce G84/G86系列显卡在中端显卡市场的主流地位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 AMD Avivo HD技术

    Avivo HD相比旧的Avivo、PureVideo HD以及软件解码,能有效减低CPU的工作负荷。

    UVD能对VC-1和H.264提供全程硬件解码支持,似乎比G84/86更略胜一筹。

      AMD Radeon HD 2000系列显卡的最大亮点就是在视频方面的改进,其全新推出的视频加速引擎UVD(Universal Video Decoder,通用视频解码器)能完全负责显卡播放VC-1、H264/AVC编码高清视频时的4个过程:Bitstream PROcessing(码流处理)和Entropy Decode(平均信息量解码)、Frequency Transform(比特流处理)、Pixel Prediction(像素预测)以及Deblocking(区块重排),4个过程均以硬件处理和加速,所以能极大地减低CPU的占用率。

      目前AMD的HD 2600/2400和HD 3870/3850系列产品都内置了视频加速引擎UVD,具备了完整的H.264和VC-2硬件加速功能。

      ◆ NVIDIA PureVideo HD第二代技术

    第二代PureVideo HD对H.264编码处理的全过程。

      从NVIDIA提供的资料来看,传统的MPEG-2、H.264及VC-1软件编码的4个过程(Bitstream PROcessing、Inverse Transform、Motion Compensation及Deblocking)完全都交给CPU,所以在效能表现上差强人意,保持着很高的CPU占用率。

      为了提升编码效率和减低CPU占用率,NVIDIA在GeForce 7系列中首次加入PureVideo HD技术,对H.264/AVC进行编码的时候能将其中的Motion Compensation及Deblocking工作交给显卡GPU,Bitstream PROcessing/Entropy Decode及Frequency Transform工作就仍然由CPU负责,在一定程度上能减低了对CPU的负担。而在新一代GeForce 8系列显卡加入的第二代PureVideo HD引擎,就可以完全将所有过程交给显卡GPU处理,将CPU占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

      关于AMD和NVIDIA在高清视频解码技术上的更多信息,以及如何进行选择,请看《高清选择 ATI Avivo HD VS. NVIDIA PureVideo HD》一文。

    多GPU互联技术

      游戏玩家和狂热的硬件发烧友对3D性能的追求却是永无止境的,如果要绕开工艺制程和成本两方面的限制而大幅度的提升显卡性能,多GPU并行工作的图形渲染技术是最佳选择。实际上,NV和AMD就是这么做的,在明显脱离历代高端发展规律的G80和R600之后,NV和ATI都选择了用多块次顶级芯片来构筑旗舰平台的做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联合多颗GPU并行渲染的技术将是影响未来高端产品的关键技术。

      对于NV的SLI或者AMD的CrossFire双卡并联技术,大家已经不会感到陌生了。在2007年里,两家公司都各自对双卡互联技术进行了扩展,分别推出了名为3-way SLI和CrossFire X的多GPU互联技术。

    3-way SLI平台。

      NVIDIA已经在12月13日正式发布了的3-way SLI技术,是目前最为顶级的3D平台,NVIDIA宣称它能带来令人震憾的视觉效果、栩栩如生的画面质量以及绝对精彩的游戏体验。AMD的四卡交火平台预计会在08年1月份正式推出,尽管其单卡效能平平,但是它在多卡互联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届时将会掀起新的一轮激烈争夺。

    针锋相对!中高端图形核心规格对比

      中高端市场的图形核心产品并不少,除了推出还不到2个月的G92-8800 GT/GTS和HD 3870/3850外,还有8800 Ultra、HD 2900 XT以及2006年末发布的8800 GTX/GTS。但事实上,除了丽台、影驰等少数品牌,市场上的8800 GTX/Ultra显卡已经不多见了,而8800 GTS 320/640MB也几乎绝迹。而AMD的HD 2900 XT由于性价比不济,在国内市场上的销量也相当惨淡,甚至并不多见,有钱也难以买到。

      因此,在本次测试中,尽管我们想方设法去收集显卡,但也是欠缺了HD 2900 XT,同时,基于市场方面的原因,我们也将重点放在G92-8800 GT/GTS和HD 3870/3850上。

    AMD RV670、NVIDIA G92技术特性简介

      HD 3870和3850均隶属于AMD的RV670系列,采用的是相同的图形核心,其中Radeon HD 3870将作为较高级别的显卡,面向高端用户,Radeon HD 3850将面向中端主流用户。RV670是业界首款支持DX 10.1、采用55nm制造工艺四路CrossFireX并行技术的产品,其主要特性如下:

      ·支持全新的PCI Express 2.0接口标准 – 结合HyperTransport 3.0可为AMD新一代平台带来足够的带宽

      ·硬件完整支持Microsoft DirectX 10.1
    – 业界首款支持DX 10.1的GPU

      ·采用全新的55nm工艺制程 – 采用台积电55nm制造工艺,是全球首款采用55nm制作工艺的GPU,将显卡的温度、功耗进一步降低

      ·支持四路CrossFireX并行技术 – 配合ATI最新主板,能够让四块ATI显卡同时实现交火功能

      ·加入UVD视频解码技术 – ATI的UVD技术首次应用在高端显卡产品当中,支持H.264和VC-1视频的全程硬件解码

      ·加入ATI PowerPlay专利省电技术 – 可根据实际负载动态调整核心频率和电压。结合55nm新工艺,HD 3800的性能每瓦特指标可两倍于上代高端HD 2900 XT

      ·面向多GPU的 ATI Overdrive – 全新的Overdrive功能,不仅能够实现单卡的超频功能,更加能够实现多块显卡组件交火平台后同时超频

  •   8800 GT在规格上有别于其他的8系列的G80显卡,在执行效率上更高。GeForce 8800 GT的技术简报:

      ·采用NVIDIA统一架构unified architectureShader频率是核心频率的2.5倍

      ·完全支持Microsoft DirectX 10 (not DX10.1)和DirectX 9,可取得前所未有的图形逼真效果和性能完整支持

      ·支持NVIDIA SLI Technology

      ·支持PCI Express 2.0

      ·112个统一渲染处理单元,超越8800 GTS(G80)

      ·Dual Dual-link DVI Support

      详情可参考: 真实重新定义,NVIDIA GeForce8800系列显卡,大部分技术过去我们已经做了详细说明,这里就不重复了。

    显卡简介:ATI Radeon HD 3850 256MB——东翎 HD 3850 256MB

      Zero(东翎)这个名字,相信对于一些资深DIY玩家来说是比较熟悉的,曾经作为耕升显卡的第二品牌,东翎当时在A卡市场上占有相当的地位,但随着耕升品牌的没落并给同德整体收购后,东翎显卡品牌也逐渐在市场中沉寂下来。

      进入2007年后,消失了近三年的东翎显卡重新站了出来,以全新的形象杀回显卡市场,并通过全新的渠道进行销售。从东翎最近在市场上发布的几款显卡产品来看,不仅做工用料出色,并且有自主研发非公版设计风格,性价比相当的不错。

      尽管上市时间较其他一线品牌稍晚,但东翎 Radeon HD 3850却率先打破了AMD-ATi HD3850显卡统一1499元售价的局面,直接打出了零售价仅为1299元的高性价比牌,对市场的冲击力非常大,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不折不扣的公版显卡,在配件方面也附送了DVI至HDMI转接器、交火连接桥,并没有因为低价而缩水,对于那些想更流畅地运行DX10游戏和品味高清视频,而又不想花费高昂的价格去购买高端显卡的用户而言,东翎 Radeon HD3850绝对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点击查看《完胜8600GTS 东翎HD 3850显卡评测

    显卡简介:ATI Radeon HD 3850 512MB——蓝宝石 HD 3850 512MB GDDR3静音版

      身为全球最大AIB品牌,Sapphire蓝宝在ATI显卡产品的上游资源和研发实力绝对首屈一指,继公版的HD 3850 256MB显卡之后,又将推出使用512MB GDDR3显存的静音版HD 3850显卡。该卡仍然采用了公版PCB设计,只是将显存增加为512MB,以及更换了一套散热静音型的散热系统。不过蓝宝的官方消息表示在产品最终定型时不排除会为其增加风扇配件。

      与其他HD 3850显卡不同,蓝宝石该显卡采用了静音设计,散热鳍片的体积相当大,再配合机箱内合理的风道设计,即可通过机箱后部的散热风扇把鳍片上的热量及时带走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蓝宝石HD 3850静音版仍然采用了公版的109-B34031-00 PCB版型,其核心和显存工作频率也是669/1658MHz,与之前256MB版本的Radeon HD 3850相比,蓝宝的这款512MB 静音版显卡供电模块并无什么变化,还是使用同样的规格和用料,唯一区别就是电容上没有了公版常用的QC蓝色水笔印。

     

     

     

     

      点击查看《静音散热并重 蓝宝HD3850 512MB显卡测试

    显卡简介:ATI Radeon HD 3850 512MB GDDR4——双敏无极HD 3850玩家战斗版

      双敏是国内老牌的DIY电脑配件通路厂商,在过去的十年中,双敏旗下的速配和火旋风系列显卡的品牌价值已获得到主流级用户的认可,最近为把握更多高端用户,针对高端用户的无极系列显卡应运而生。

      极具DIY个性及风格的无极HD 3850玩家战斗版不但是双敏首款上市的无极系列显卡,更是全球首款采用512MB GDDR4显存的非公版HD 3850,其售价一上市就控制在1500元内,因而引起不少玩家的关注。

      双敏无极HD 3850玩家战斗版显卡采用了双槽散热方案设计,采用了飞酷T型开放式散热器,借助开放式的82片散热鳍片和大尺寸风扇,比起公版的散热器更能迅速带走工作产生的温度。核心供电模块用料非常豪华,使用了全日产三洋(Sanyo)的SVP系列SMT贴片固态电容和大量的全封闭式陶瓷电感,显存的供电模块与显卡核心使用了分离式设计,独立一相供电。显存方面采用了Hynix(现代)的GDDR4 0.8ns显存颗粒,一共8颗显存颗粒组成组成512MB/256bit的显存规格,显存默认频率设定在2200MHz,离Hynix 0.8ns GDDR4显存颗粒的默认频率2400MHz还有一定的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超频。输出接口方面,双敏无极HD 3850无敌战斗版采用了双DVI+S-Video的设计,配合附件中赠送的DVI转HDMI转接器就可以轻松输出视频和音频信号。

     

     

     

     

      点击查看《全球首款512M DDR4 双敏无极HD 3850测试》

    显卡简介:ATI Radeon HD 3870 512MB——迪兰恒进镭姬杀手 HD 3870 512MB

      AMD-ATi于11月16日发布了最新的DX10显卡RV670系列,其中Radeon HD 3870将作为较高级别的显卡,面向高端用户,作为业界首款支持DX 10.1、采用55nm制造工艺四路CrossFireX并行技术的产品,HD 3870将成为AMD争夺高端显卡市场的重要武器。

      作为AIB核心厂商的迪兰恒进也及时跟进在RV670发布当天也同步推出了镭姬杀手HD 3870显卡,公开报价1999元。

     

     

     

    显卡简介:NVIDIA GeForce 8800 GT 256MB——Leadtek Winfast PX8800GT TDH 256M

      Leadtek(丽台)是著名的显卡厂商,更是NVIDIA的重要合作伙伴(丽台的显卡产品线清一色是NVIDIA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很高的声誉,绿色基板的“丽台”显卡以其精湛的做工以及不惜成本的用料,在消费者中一直口碑不错。

      随着低价化竞争的加剧,丽台与撼讯(Tul)一样,2004年其先后将部分/全部显卡产品线交给鸿海代工,自身则开始专心于产品研发。这种“丽台研发,鸿海代工”的模式,背靠着鸿海集团强大的资源实力、制造及研发的实力,再加上景丰电子(景丰电子是丽台科技WinFast品牌产品的香港及大陆地区的总代理)、富士康的全国渠道体系,丽台未来的市场表现更加值得期待。

      市场中已经有多款8800GT 256M显卡到货,不过多为通路的非公版产品,而作为AIC大厂的丽台总是保持自己一贯的稳健风格,并不急于抢夺市场。丽台PX8800GT TDH 256M采用了公版设计并加大了散热器,但最吸引眼球的还是1899元的高价,这个价格已经非常接近其他品牌的512M版本了。

     

     

     

    显卡简介:NVIDIA GeForce 8800 GT 512MB——Inno3D GeForce 8800GT

      映众(Inno3D)是总部位于香港的InnoVISION公司旗下的显卡品牌,是nVIDIA的正式合作伙伴。InnoVISION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科技研发先锋和多媒体计算机产品制造商,公司同时亦专注于OEM/ODM的产品,年输出量超过三百万片显卡。

     

     

     

    显卡简介:NVIDIA GeForce 8800 GT 1GB——Gainward Bliss 8800 GT 1024MB GS

      耕昇(Gainward)早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显卡品牌了,早年其产品以优异的超频能力和神奇跳线等特色功能而著称。阔别大陆两年后,被同德收购后的耕昇再次归来。

      在推出了512MB公版的8800 GT显卡后,耕升开始在非公版显卡上下功夫,抢先推出了配备高达1GB显存的产品——Bliss 8800 GT 1024MB GS。

      Bliss 8800 GT 1024MB GS是基于G92-270-A2的产品,它的核心和显存频率分别为650MHz和950MHz,比公版的8800GT(600/900MHz)稍高。不过它的亮点在于拥有容量高达1GB的DDR3显存,这也是目前首款见到实物的搭配1GB显存的8800GT显卡。另一个亮点是采用了罩式的双插槽非公版热管散热器,能提供比公版散热器更出色的散热能力。

     

     

     

    我们将耕昇Bliss 8800 GT 1024MB GS显卡降频后进行测试。

    显卡简介:NVIDIA GeForce 8800 GTS 512MB——ZOTAC 8800 GTS 512MB

      或许国内用户对索泰(ZOTAC)这一品牌还不熟悉,实际上它来自于香港柏能科技(PC Partner),这家厂商与A卡的王牌厂商蓝宝关系颇深,长期为蓝宝生产A卡,在积累了足够经验之后,终于发力推出了自己的品牌Zotac,专攻N卡,并在07年7月3日正式宣布进军国内市场。

      从产品的卖相和做工上,Zotac的该款8800 GTS 512MB都具有较高的水准,当然相信其价格也会略高于一线的通路品牌。

     

     

    显卡简介:NVIDIA GeForce 8800 GTS 640MB——Foxconn FV-N88SMBD2-ON

      作为传统大厂的富士康,具备15年的显卡代工背景,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显卡生产规模,而且不仅在OEM领域继续保持强势的劲头,在零售市场也开枝散叶,从2006年宣布进军零售显卡市场开始,富士康的产品始终保持着与NVIDIA新品的同步。

      2007年4月13日,富士康科技集团CISG事业处隆重举行富士康自有品牌显卡新闻发布会。伴随着“陪你撼动全视界”主题,富士康显卡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显卡简介:NVIDIA GeForce 8800 GTX 768MB——Foxconn FV-N88XMAD2-ON

      在NVIDIA G80显卡的布局方面,富士康是比较全面的厂商,除了上面的8800 GTS外,还包括以下的8800 GTX。

     

     

    显卡简介:NVIDIA GeForce 8800 Ultra 768MB——Galaxy GeForce 8800 Ultra

      嘉威科技于1994年成立于香港,是一家致力于显示卡生产和销售的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设于内地。嘉威科技从1999年正式成为NVIDIA的AIC客户,2003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推出命名为“影驰显卡”的家族系列产品。

      采用8800 Ultra核心的显卡在市面上已经不多见了,影驰是少数还有货的品牌之一。

     

     

    测试平台和说明

    测试说明:

      1、为了尽可能避免CPU成为整个测试平台的瓶颈,我们采用了最新的45nm四核心处理器QX9650,并将其超频至400×10=4.00GHz;
       2、内存运行在标准的DDR3-1066,内存小参统一调至6-6-6-18-1T,其他选项均为各主板“Load Optimized Defaults”状态下的默认值;
      3、AA和AF均由游戏内建的情况而定,我们不使用驱动面板进行强制性驱动。

    3DMark06 NoAA NoAF

    3DMark06 4XAA 16XAF

    3DMark06 8XAA 16XAF

    Quake Wars NoAA NoAF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可点击放大。

    Quake Wars 4XAA 16XAF

    Quake Wars 8XAA 16XAF

    Half-Life2 Episode Two NoAA NoAF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

    Half-Life2 Episode Two 4XAA 16XAF

    Half-Life2 Episode Two 8XAA 16XAF

    F.E.A.R: Perseus Mandate NoAA NoAF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可点击放大。

    F.E.A.R: Perseus Mandate 4XAA 16XAF

    F.E.A.R: Perseus Mandate Soft Shader on

    Call Of Duty 4 NoAA NoAF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可点击放大。

    Call Of Duty 4 4XAA 16XAF

    Unreal Tournament 3 NoAA NoAF Ultra-Quality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

    DiRT: Colin McRae Off-Road NoAA NoAF Ultra-Quality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

    DiRT: Colin McRae Off-Road 4XAA Ultra-Quality

    DX10:Bioshock NoAA NoAF Ultra-Quality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可点击放大。

    DX10:Crysis NoAA NoAF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可点击放大。

    DX10:Crysis 4XAA

    DX10:Call of Juarez NoAA NoAF High Quality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

      Call of Juarze作为AMD支持的游戏,Radeon 3850和3870的表现非常抢眼,均明显领先于同级的对手。

    DX10:Call of Juarez 4XAA High Quality

    DX10:Company of Heroes NoAA NoAF Ultra-Quality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可点击放大。

    DX10:Company of Heroes 4XAA Ultra-Quality

    DX10:World In Conflict NoAA NoAF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可点击放大。

    DX10:World In Conflict 4XAA 16XAF

    DX10:Lost Planet NoAA NoAF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

    DX10:Lost Planet 4XAA 16XAF

    DX10:Lost Planet 8XAA 16XAF

    DX10:PT Boats: Knights of the Sea NoAA NoAF High Quality

    测试所采用的游戏设置,可点击放大。

    DX10:PT Boats: Knights of the Sea 4XAA High Quality

    高清播放CPU占用率测试

      AMD的中低端系列采用RV630/610芯片的HD 2600和HD 2400显卡均有搭载UVD引擎,反而采用R600芯片的顶级高端产品HD 2900XT没有搭载UVD引擎,这难免让忠实拥护者失望。但全新的RV670芯片,AMD加入了其引以为傲的UVD引擎技术,令其支持H.264和VC-1视频的全程硬件解码,这也是UVD技术首次应用在AMD的高端显卡产品当中。

      G92补全了前辈G80系列显卡的遗憾,加入相应的VP2及相关视频处理单元,可以让它支持完整的H.264完全硬件加速以及VC-1硬件加速。

      G80核心的8800 Ultra/GTX/GTS均没有加入高清硬解引擎和视频处理单元,我们就不对它们进行测试了。而HD 3870和HD 3850采用的GPU核心一样配备的是同样的UVD引擎,8800 GTS和8800 GT也同理,我们只选择了此前的HD 3850 512MB和8800 GT 512MB的数据供大家进行参考。

      为了让GPU在高清加速部分的作用更为明显,测试中采用了单核2.4GHz的Celeron 460处理器。片源方面,H.264解码测试采用X-MAN3(X战警3)作为测试片源,VC-1解码测试采用DEJAVU(时空线索)作为测试片源。

    HD 3850开启硬解加速后,H.264解压的CPU平均占用率只有0.4%。

    HD 3850开启硬解加速后,VC-1解压的CPU平均占用率只有1.34%。

    8800 GT开启PureVideo硬件加速后,H.264解压的CPU平均占用率只有4%。

    8800 GT开启PureVideo硬件加速后,VC-1解压的CPU平均占用率51%。

      从以上的CPU占用率成绩截图可以看出,RV670具备了完整的H.264和VC-2硬件加速功能,效果相当明显,G92则在VC-1视频加速方面有所不如。

    功耗测试

      显卡的功耗表现也是相当让人关注一个话题,我们为此进行了测试。

      所有显卡均为零售产品、默认频率以及使用原装散热器。我们利用海韵(Seasonic) PowerAngle记录了实际功耗值,请注意这个成绩指的是整机功耗,而不是独立的显卡功耗,由于平台一致,所以数据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成绩分两种模式获得,一个是在操作系统内待机15分钟,另外一个是用ATi Tool打开3D View模式15分钟让显卡负载,我们选择在数值较稳定时记录的。

      测试平台:

      Intel Core 2 Duo E6850 (333MHzX9 Dual core)
      Foxconn MARS主板 | 关闭EIST及C1E 功能
      Apack NV120 + Artic-Cooling 12CM Case Fan
      Seagate 7200.10 160G
      Acbel R8 607W
      Windows Vista 32bit

      因为新工艺的运用,NVIDIA图形核心进入65nm制程,AMD图形核心进入55nm制程,新生代显卡在功耗部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其中尤以HD 3800系列的功耗让人印象深刻。借助Powerplay技术的运用,待机时HD 3800系列比G92/G80核心的8800系列显卡要低得多,这个优势在负载时就没有那么明显。

    8800 GT显卡,该选择多大容量的显存?

      从测试得到的279个数据分析,512MB的显存相比于256MB显存,在性能上几乎全面提升(仅有一个数据落后),随着画质的提高,性能提升幅度也差不多是与之俱增,有些项目测试中,提升幅度达到几倍之多,尤其是Lost Planet 1680*1050 8XAA 16XAF测试中,512MB显存的性能是256MB显存性能的723%,非常惊人。在这279个数据中,512MB显存的性能比256MB显存平均提升幅度为76.22%,即便是去掉两个最大值,提升幅度也高达65%,可以说512MB显存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1024MB显存与512MB显存的数据对比分析中,两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性能非常接近,升降也就在1%左右,可以认为是测试误差的影响,在Lost Planet的测试中,1024MB显存的性能出现了最大幅度的滑坡,最多时比512MB显存性能下降了8.5%,然而在很多项目,尤其是变态的画质下,1024MB的性能还是有不同幅度的领先,最多的象PT Boats的1920*1200 4XAA Hight Quality的测试中,1024MB显存的性能是512MB显存性能的355%。279个数据平均一下,1024MB显存的成绩领先512MB显存10.47%,如果去掉两个最大值,只领先5.5%

      对于GeForce 8800 GT显卡,从现在的情况来看,256MB显存容量不太适合大多数主流游戏,除非你对分辨率和画质要求不高,1024MB显存在少部分游戏中有更好地表现,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比512MB显存有多少出色的地方,考虑到成本的问题,512MB显存的8800 GT显然是更理性的选择

    同门相争 8800 GT vs 8800 GTS 512

      从整体效能表现来看,相比8800 GT,凭借更高的频率,更多的流处理器数量,8800 GTS 512显卡有9%~15%的领先优势,一旦将8800 GT的频率设至相同,这个数字降低至最高8%而已,在游戏COD4中只有不到1%的区别而已。

      由于目前销售的8800 GTS 512显卡均统一为NVIDIA包产的公版产品,价格方面也统一标注2799元,而8800 GT的建议售价则是1999元,增加4成花费将换来更好的散热器,更多的电力消耗,9%~15%的效能提升以及稍好的超频表现,对比之下,显然8800 GT的性价比要更高。

    HD 3850 256MB vs 8800 GT 256MB

      从数据上来看,256MB的8800 GT领先256MB的HD 3850不到9%,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排除AMD支持的Call of Juarez外,再考虑到HD 3850 256M能够领先8800 GT 256M的大都是些无法流畅运行的游戏项目,扣除掉这些项目后,8800 GT 256MB领先HD 3850 256M约25%。

      从效能的角度来看,8800 GT 256MB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采用55nm制程工艺的HD 3850则在价格上有优势,公版HD 3850 256MB的1299元比8800 GT 256MB的1599元要便宜300元,而非公版的HD 3850 256MB显卡也越来越多,给用户提供了更加多的选择,相比之下,由于NVIDIA G92芯片的供应紧张,再加上G92-GTS的发布,多数显卡厂商更愿意把芯片留作512MB 8800GT的制造,这也预示着其价格短期内难以下降。

      综合来看,尽管HD 3850 256MB在效能上相对8800 GT 256MB差距明显,但是它有着更低的功耗、更低的发热量,以及更加优秀的高清加速表现,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我更加愿意推荐HD 3850 256MB。

    效能分析与选购建议:HD 3850 256MB vs 512MB

      从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对于工作频率完全相同而显存容量不同的HD 3850显卡来说,除了FEAR 1680x1050和1920x1200 Soft Shader on二个分辩率打成平手之外,256MB HD 3850完全不是512MB HD 3850的对手,512MB HD 3850平均领先256MB版本大约17%,尤其是在高分辩率打开抗锯齿的测试项目差距更为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512MB HD 3850虽然在高分辨率下占有优势,但此时的帧数都只有十多帧,离流畅运行游戏的30fps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512MB HD 3850显卡开始在市场上陆续开卖了,蓝宝石近日推出采用109-B34031-00公版8层PCB的HD3850 512M GDDR3标准版产品,报价仅为1499元,而一线通路品牌的非公版512MB GDDR3 HD 3850也已经卖到1299元了,适合对显存容量有要求的用户。而对于游戏的分辩率和画质要求不高的用户,选择256MB的HD 3850就可以了,目前采用公版设计的256MB HD 3850显卡的已经从上市之初的1499元跌到1299元了,部分非公版产品更是报出了1199元的低价。

    更高性价比的HD 3850 512MB GDDR4

      采用512MB GDDR4显存的非公版HD 3850与公版产品相比,在核心频率上要略高,在显存频率上更是高出一大截。就效能而言,HD 3850 512MB GDDR4有着不错的表现,比起公版512M GDDR3的HD 3850有较大的领先,相对于HD 3870也不遑多让。

      目前来说,HD 3850 512MB GDDR4还只有同德版的产品,尽管其用料、做工和卖相都与公版产品相比有所不如,但它无论从价格上、性能上、规格上都足以让很多人对它青睐有加,并且效能上比公版产品有绝对的优势,性价比突出,是目前HD 3850显卡的最好选择。

    Radeon HD 3870 vs 8800GT

      从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在绝大部分的的测试项目中,HD 3870都要落后于8800GT 512MB,它领先的项目除了AMD支持的游戏COJ之外,就是1920×1200这种根本无法流畅运行的高分辩率高画质的项目了。综合来看,HD 3870落后8800GT 512MB大约14%。

      HD 3870和8800 GT 256MB之间的对比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综合从上表的数据来看,HD 3870领先8800 GT 256MB高达50.47%。但事实上大部分的测试项目上领先的都是8800 GT 256MB,由于它在PT Boats、WIC这两个对显存容量有较高要求的游戏中以及一些高分辩率开抗锯齿的项目中糟糕的表现,才导致如此的溃败。扣除了PT Boats、WIC、COJ以及开抗锯齿的项目后,HD 3870反而比8800 GT 256MB还落后超过5%。

      和竞争对手NVIDIA的8800 GT 512MB相比,HD 3870在效能上完全处于下风,在3D方面唯一的亮点是支持DirectX 10.1,但在目前看来,这更多只是纸面上的宣传概念,在实质上还不能给它带来多大的帮助。在价格上,HD 3870也没有任何的优势,甚至在功耗上也没有优势,它根本无法与8800 GT相抗衡。

      和自家的HD 3850产品相比,HD 3870更加显得性价比的低下,它们在功能和特性上无甚不同,HD 3870仅仅是通过提升频率和换装GDDR4显存后就开出了1999元的高价,而大幅提高的价格却不能带来用户想要的3D加速方面的突飞猛进。

      显然,AMD的策略是以HD 3850在千元出头的市场去攻城掠寨,而HD 3870则是用来获取暴利的,和NVIDIA的8800 GTS一样的角色。

     

    小结:年终决战 中高端显卡如何抉择

      1、编辑推荐:NVIDIA GeForce 8800 GT 512MB

      采用“G92”图形核心8800 GT显卡承接了完美占据高端市场的GeForce 8800系列品牌,它除了继承“前辈”产品的众多优秀特性之外,还加入了针对高清视频优化的VP2及相关视频处理单元,支持完整的H.264完全硬件加速以及3/4的VC-1硬件加速。

      依赖于65nm新工艺的运用,NVIDIA将8800GT的流处理器数量从8800 GTS(G80)的96个增加至112个,流处理器频率也提升到了1650MHz,这也使得它在效能表现上超越上一代的8800 GTS逼近8800 GTX,比对竞争对手AMD HD 3870更是占据绝对的优势。

      根据实际的效能表现和价格来看,8800 GT已经成为当今性价比最高的DirectX10显卡了,随着越来越多非公版产品和高频版产品的推出,它在性价比方面会更加的突出。毫无疑问,8800 GT是2007年最优秀的显卡产品,它在性能上超越上一代的8800 GTS,具备对PCI Express 2.0和高清视频解码的支持,同时功耗和发热量都更低,再加上2000元不到的上市价格……对于这样的一款产品,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我们将超能网的编辑推荐奖授予它。

      需要注意的是,256MB 8800 GT在高分辨率和高画质下的糟糕表现令人失望,即便您对分辩率和画质的要求都不高,我们依然认为花费1599元购买的它是物无所值。而1024MB的8800 GT在效能表现上并没有比512MB的提升多少,在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必要浪费金钱在这额外的512MB显存上,512MB版本的8800 GT是最值得选择的。

      2、Radeon HD 3850

      很显然,在技术实力和规模上,AMD都要落后于竞争对手NVIDIA,不过好在AMD能够正视这个事实,它采用了相当成功的产品策略,它的产品往往卡位在NVIDIA产品没有覆盖到的空档或者采用了田忌赛马般的错位对阵,令到NVIDIA也颇为头痛。

      在千元出头的市场,Radeon HD 3850就是很成功的一款产品,它在效能和技术规格上对于NVIDIA的8600 GTS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轻易地霸占了这一市场。尽管在效能上和8800 GT 256MB有相当的差距,但55nm制程的应用使得HD 3850在成本占有优势,而后者又由于产量和成本问题还只能坚守在1599元的岗位上,无法对HD 3850构成威胁。

      因此,HD 3850 256M在目前是高性价比的选择。只是,NVIDIA将会推出384MB/768MB 8800GS(据称会在一、两周之后上市),将在市场上分别抗击256MB/512MB HD3850,它们的价格接近,将很有机会扭转目前类似价位市场不力的情况。

      3、Radeon HD 3870

      同样是采用RV670的图形核心,HD 3870则远没有HD 3850的成功。和竞争对手NVIDIA的8800 GT 512MB相比,HD 3870在效能上完全处于下风,在3D方面唯一的亮点是支持DirectX 10.1,但在目前看来,这更多只是纸面上的宣传概念,在实质上还不能给它带来多大的帮助。在价格上,HD 3870也没有任何的优势,甚至在功耗上也没有优势,它根本无法与8800 GT相抗衡。

      和自家的HD 3850产品相比,HD 3870更加显得性价比的低下,它们在功能和特性上无甚不同,HD 3870仅仅是通过提升频率和换装GDDR4显存后就开出了1999元的高价,而大幅提高的价格却不能带来用户想要的3D加速方面的突飞猛进。

      显然,1999元的HD 3870并没有多大的购买价值,即便是用来组建交火平台,还不如购买高频率的512MB GDDR4 HD 3850更加划算。

      4、GeForce 8800 GTS 512

      8800 GTS 512的效能表现要比8800 GT优胜9%~15%,不过它2799元的“官价”显然难以与性价比扯上关系,即便您愿意付出这个价钱,我们更加倾向于购买8800 GT进行改造超频或者直接购买超频版的8800 GT。

      5、GeForce 8800 GTS 320M/640M(G80)

      是时候功成身退了,英雄总有谢幕时。

      6、GeForce 8800 GTX/Ultra(G80)

      除非需要构建3-way SLI平台,否则这两款产品没有太大的购买意义。

     

      我们对中高端显卡进行了详尽的测试,也给出了选购建议,但我们也仅仅是对实际性能进行了测试,至于具体产品的设计、规格、配置、价格等就不能面面俱到了,消费者在进行购买的时候还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品牌、型号方面的选择。

      在中高端市场,NVIDIA的主力是GeForce 8800GT,AMD的主力是Radeon 3850,由于8800GT在价格上相比HD3850并没优势,HD3850的销量非常可观,这样迫使GeForce 8800GS提前空降,直接定格于千元出头的价位,对Radeon HD3850将会产生巨大杀伤力,新的一轮争夺与反争夺战役即将打响!

      2008,谁会是新的王中王?请锁定Expreview,锁定超能网。

     

      最后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行大运~~~~

    ×
    热门文章
    1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回忆IBM工作经历:曾参与PS3的Cell处理器开发
    2安耐美金竞蝠GN650电源评测:低价位也有好用料
    3微星发布MAG PANO 100 PZ系列机箱:支持背插主板,前置20Gbps USB-C接口
    4摩尔线程宣布性能新突破:国产千卡智算集群助力国产大模型训推
    5提前拿到骁龙X Elite笔记本的用户发现,固件更新带来了显著提升
    6《真·女神转生Ⅴ Vengeance》正式发售:登陆多个平台,Steam国区329元起
    7618精选:先马750W ATX3电源不到三百元,还有买电源送新款机箱促销活动
    8《波斯王子 : 失落的王冠》将于8月9日登陆Steam,首个剧情DLC预计9月到来
    9HKC推出G24H1显示器:FHD@200Hz,预约到手价699元
    欢迎参与评论,每一条合规评论都是对我们的褒奖。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