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Intel大体上还是保持着Tick-Tock战略的节奏每年发布一代处理器,只是2014年推出的Haswell Refrash基本本质上只是提频版马甲,无甚新意。没有了AMD的穷追猛打,大家对Intel的懒政不满,但PC市场日趋饱和,消费者升级动力不足,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纠结似乎成了个死循环——玩家要求Intel每年大升级才愿意掏腰包,Intel则要看到玩家大手笔花钱才肯升级,五六千的iPhone手机可以年年换,两千块买个CPU就不乐意了?
作为PC业的王者,Intel今年总算能拿出点好东西了,因为14nm的Broadwell桌面版延期之后Intel并没有把Skylake延期,所以今年从Haswell到Skylake的升级实际上是跨了两代,所以Intel这次显得大方了很多了——你觉得核显不行,今年咱就换新架构的;觉得DDR3没玩头了,那就换DDR4;觉得9系主板没看点,那就换100系主板;觉得超频不行,那就给你全民大超频。总之,这次的Skylake处理器升级对大家来说可以算得上王的盛宴了。
Skylake处理器架构总揽
今天解禁的Skylake平台产品实际上有三款,包括Core i7-6700K处理器、Core i5-6600K处理器及Z170芯片组,我们一一来看。
Core i7-6700K处理器实物及规格
此次发布的2款CPU中,Core i7-6700K是新一代旗舰,定位跟Core i7-4770K一样,不过接口升级到了LGA1151,跟目前的LGA1150虽然只差了1个针脚,但已经不兼容了,这次升级主板和处理器都要一起换代。
Haswell与Skylake处理器对比
Haswell是LGA1150接口,Skylake是LGA1151接口
Core i7-6700K处理器基本规格
Skylake处理器核显规格:新命名方式
除了CPU核心之外,Skylake处理器的核显也会随之大规模改进,其架构源于Broadwell上的Gen8图形核心,Intel重新设计了Subslice单元,每组的EU单元从之前的10个下降到了8个,在同样的采样器及调度器下这意味着每个EU单元的效率提升了,而弥补EU数量可以通过提升Subslice单元 总数来完成,所以Broadwell的1组Slice单元有3组subslice单元,EU单元总数是24个,比Gen7.5架构实际上是提升了,Broadwell处理器中典型的核显EU数量就是24组及48组。
到了Skylake处理器上,Intel还会继续提升EU单元规模,其核显最多会配备72个EU单元,也就是3组slice单元,而skylake一代的处理器中核显类型也会因此多出GT4这个级别的,至少会有GT1、GT2、GT3、GT3e及GT4e这五种,甚至可能还会有GT1.5这种比较另类的核显型号。
Skylake处理器上将启用全新的核显命名
此外,Skylake上的核显也会使用全新的命名方式,不同处理器搭配的核显及简单规格如上图所示。
100系芯片组同期发布:Z170先行
这次随同处理器发布的还有100系芯片组,不过今天同步解禁的实际上只是其中最高端的Z170芯片组,其他如H170、B150、H110等还有等到8月底9月初那一波才会发布上市。
100系芯片组架构示意图
对于100系芯片组,我们之前也做过解析,详情参阅:Skylake处理器前瞻之二:100系芯片组给力大升级。新一代芯片组将带来LGA1151插槽、DDR4内存以及更强大、扩展更灵活的南桥,多达20条PCI-E 3.0通道,支持更多的PCI-E设备及USB 3.0接口。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游戏主板新贵,音频、网卡全面升级
100系新主板卖点很多,厂商也借此机会对旗下游戏主板全面升级,从包装、命名再到外观、功能全面焕然一新,微星在100系主板上更加强化Gaming特色,产品系列做了整合,此前我们已经详细报道过微星Z170系列游戏主板的特色功能,这次有实物了,他们送测的主板是Z170A Gaming M7主板,是Gaming游戏主板中的高端产品。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采用全新的包装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外观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是标准的ATX板型,外观方面依然主打红黑配色,但跟以前的产品相比帅气了很多,外在美更显眼。
南桥散热器更YY一些了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的接口防护罩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在后置I/O接口处多了一层金属屏蔽罩,这也是100系列主板上的流行做法。
至于接口,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提供了1个PS/2接口、3个USB 2.0接口,2个USB 3.1 Gen2接口(Type-A和Type-C各一个),2个USB 3.1 Gen1(其实就是USB 3.0)接口,3个USB 2.0接口,1个千兆网络接口,5个音频接口,一个S/PDIF光纤接口,视频输出接口包括两个HDMI和一个DP口。
此外,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还提供了4个前置USB 3.0接口扩展,使用专用的USB信号调节器保证信号稳定,并支持快速充电及ESD静电防护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微星这款主板中有个竖起的USB接口,它其实是刷BIOS用的,可以在不开机甚至不装CPU的情况下升级BIOS,非常方便。此外,旁边那个按钮是清空BIOS按键。
网络:Killer E2400网卡,还能发光
让你想不到就是网卡接口及USB 3.0接口都能发光吧
新一代主板将LED发挥到极致,遍地都可以发光,微星这次连网络接口都可以发光了,除了炫酷之外,这个LED灯还意味着它具备15KV抗突波保护技术。
新一代的Killer网卡及更先进的网络管理
微星最早在游戏主板中全面使用Killer杀手网卡,这次的Z170主板上则使用了最新的Killer E2400网卡,支持的Advanced Stream Detect 2.0技术可以更加智能地管理网络。
音频强化:音皇3代技术
全新的Audio Boot3音频技术
网络技术升级了,音频技术也要跟着升级,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支持Audio Boost 3(音皇3)技术,使用了日系的Chemi-Con音频电容、会发光的独立音频PCB、金属EMI屏蔽罩、OPA功放及ALC1150声卡。
此外,微星这次的音频特效使用的是专业音频软件制造商Nahimic调校的系统,支持虚拟360度立体声、人声校正、重低音增强及噪声降低等功能。
音频电路发光必不可少
扩展功能
四条DDR4内存插槽
Skylake平台支持DDR4内存,中高端主板支持DDR4是跑不了的。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最高支持双通道DDR4-3600内存,最大容量64GB,支持XMP规范。
PCI-E插槽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提供了三条PCI-E 3.0 x16插槽,支持x16、x8+x8以及x8+x8+x4扩展,支持3路AMD CF及2路NVIDIA SLI显卡,另外还有4个PCI-E 3.0 x1插槽扩展。
从图中可以看到有2条PCI-E插槽用上了金属防护,这也是微星新增的特色设计,除了好看之外还可以增强PCI-E插槽强度,防止某些悲剧发生,经常大力插拔显卡的玩家会懂的。
两个M.2接口
M.2接口
由于Z170南桥的PCI-E通道数量大增,现在超高速度的M.2接口已经不需要再从CPU借道了,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支持2个速度高达32Gbps(PCI-E 3.0 x4)的M.2接口,支持2242、2260及2280规格。
对于更新的U.2接口,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也可以通过U.2转接卡实现支持,并支持NVMe。
SATA接口
Z170原生支持6个SATA接口,除此外微星还支持2个SATA Express接口,而且是PCI-E 3.0 x2通道的,带宽是16Gbps,比常规的10Gbps带宽更高。
板载debug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
开关机按钮及Game Boost加速按钮
Gameboost加速实际上就是一键超频,通常的自动超频按钮只有10种设置,微星的Gameboost加速可以实现11种级别的超频设置,后面的BIOS介绍中还可以看到更详细的设定。
DDR4 Boost功能
DDR4 Boost加速引擎也是新的功能,将存储用的线路与其他线路完全隔开,确保DDR4内存的电子信号更稳定,有助于优化系统系统和稳定性。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BIOS:简易、高级双界面,效果够酷
微星不仅用Gaming品牌统一了旗下主板的设计,就连BIOS方面也随之大幅改进,除了优化功能、改善界面之外,这次Gaming主板的BIOS也实在炫酷。
微星Z710A Gaming M7主板的开启画面够炫酷
默认是EZ Mode简易模式
与以往的微星主板BIOS相比,100系Gaming主板的BIOS在易用性、实用性上做了大幅调整,默认启动的是更直观、更简洁的EZ Mode模式,如上图所示。在这个界面下,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当前CPU、主板状态,开启Game Boost游戏加速功能(实际上就是之前的超频精灵功能,一键自动超频),还可以直接开启XMP超频等等。
EZ模式下的内存状态
EZ模式下的存储设备信息检测
风扇信息
硬件状态监控
帮助说明,这里主要介绍了Game Boost详细超频情况,用户可酌情选择
高级模式
EZ模式简洁直观,不过要想详细设置各个参数的话,老鸟们肯定觉得不够用,可以按F7键盘切换到高级模式,这个模式下的功能排列跟微星之前的UEFI界面非常相似了,不过背景画面依然是Gaming的风格。
高级模式可以设置更多参数
设置功能
OC超频功能设置
微星Z170 Krait Gaming主板:另一道风景的游戏主板
还记得微星以前推出的黑白配色的Krait环蛇主板吗?现在Krait系列在保持独特配色的情况下也被划入游戏主板阵容了,微星推出的是Z170 Krait Gaming主板,功能和设计了多了很多游戏玩家喜欢的元素,但配色还是这么特殊,适合追求个性化的游戏玩家。
微星Z170 Krait Gaming主板包装
ATX板型,散热器及内存等部分配色变成了黑白色
黑白双煞的DDR4内存,最高支持64GB容量,支持双通道DDR4-3600内存
8相供电
3条PCI-E 3.0 x16插槽,支持3路CF/2路SLI
微星Z170 Krait Gaming主板也支持音皇3音频技术
支持6个SATA接口,还有1个是SATA Express接口
支持1个M.2 PCI-E 3.0 x4接口
I/O接口
微星Z170 Krait Gaming主板也支持2个USB 3.1 Gen2接口,4个USB 3.0接口(另可扩展2个)以及4个USB 2.0接口,此外还有PS/2键鼠接口、7.1声道音频及SPDIF光纤输出,视频接口支持HDMI及DP两种。
Gaming Lan游戏网卡用的是Intel I219千兆网卡
附件
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软件:够玩一年的了
除了硬件及BIOS的升级、改进之外,微星这次在配套软件上也下足了功夫,Z170A Gaming M7主板搭配了琳琅满目的各种应用软件,既有超频用的Command Center也有各种实用性的Liveupdate、FastBoot等工具,并赠送了多款收费软件,比如RAMDsikd虚拟内存、Xsplit Gamecaster直播软件等。
微星的Command Center超频控制软件
可以调节内存频率
可以调节Game Boost加速,一键超频
可以调节IGP核显频率
Nahimic音频软件(测试机没装耳机等音频输出设备)
微星这次在中高端主板上开始应用法国Nahimic(纳美)音频软件,这家专业的音频软件厂商以往给军方及航空业提供音频解决方案,现在可以为主板提供音频、麦克风及高清音频录制等功能。
高清音频录制
这个是熟悉的Killer网卡的管理界面了
Killer网络管理器可以监控并调节网络应用的情况
微星的Live update 6升级软件,可以在线升级BIOS驱动及工具软件
现在不用羡慕别人了,微星用户也有超酷的定制版CPU-Z了
微星的M-Cloud云服务
微星的RAMDisk虚拟内存软件
Fast Boot快速启动软件
ECO节能软件
Gameing Hotkey软件
微星的游戏热键软件非常有用,玩家可以用它来自定义F1-F12热键,可以快速启动游戏,还可以当作脚本编辑器让游戏角色重复动作,功能很强大。
智能键启动
测试平台及说明
测试平台配置如下所示:
测试平台
Core i7-6700K基准性能测试:DDR4内存带宽才是亮点
首先来看看从Haswell到Skylake架构,大家最关心的CPU基准性能上有什么变化吧。
最终14%左右的提升看起来还不错的样子,但这个成绩是综合了很多因素的,实际上Core i7-6700K相比Core i7-4770K提升最多的除了指令集改善之外就是内存带宽了,即便只使用了DDR4-2133频率,DDR4内存的带宽也要比DDR3-1600提升30%以上。
考虑到Core i7-6700K的4.0GHz基础频率比Core i7-4770K的3.5GHz高了14%,实际上应用中Core i7-6700K的性能提升多数都受益于频率提升,架构变化带来的性能提升实在看不出来,所以日常应用中你是感觉不到这两者的差距的。
不过对3D渲染及视频转码等用户来说,高带宽高频率的Core i7-6700K性能提升了15-20%,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这类用户不妨考虑升级。
Core i7-6700K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就跟你猜的一样
这里的游戏测试是搭配GTX 980 Ti显卡的,对比的是游戏中的CPU性能。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比下面的核显游戏性能,这里的游戏画质设置比较低,除了照顾核显之外,较低的画质下对GPU的要求也比较低,更能突出CPU性能变化。
一如大家想象的那样,Skylake处理器的游戏性能也没什么明显提升,考虑到Core i7-6700K处理器的基础频率还从Core i7-4770K的3.5GHz提升到了4.0GHz,频率提升幅度就有15%,但实际游戏性能都没这么多,只有7%左右,因为目前限制游戏性能的瓶颈不在CPU上,特别是对高端CPU来说。
DX11游戏对CPU的多线程性能利用率有限,DX12在这一点作出了大量改进,以后DX12游戏多了,Windows 10平台的CPU性能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但现在的话很难看到处理器在游戏性能上有什么明显提升了。
Core i7-6700K核显性能测试:有进步,但没质变
前面搭配独显的游戏性能测试设定的画质比较低,这主要是为了跟这里的核显性能测试保持统一以方便对比。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游戏设置对Intel核显来说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1080p分辨率+中/高画质的DX11游戏已经超过了Intel核显的能力范围。
测试中,HD 4600搭配的主板最高可分配1GB显存,不过Core i7-6700K目前只能分配512MB显存,这对它的性能会有一点影响,不过Core i7-6700K的内存是DDR4,而4770K的是DDR3,前者带宽高了30%以上,这可以弥补部分显存容量的差距。
与Core i7-4770K的HD 4600核显相比,Core i7-6700K的HD 530核显性能确实更强了,少则领先10%,多则40%,平均下来也能领先20%左右。但这样的核显提升并没有什么惊喜,因为20%的提升意味着4770K不够流畅的游戏6700K也流畅不到哪里去。
目前桌面Skylake处理器搭配的核显只是GT2级别,EU单元只有24个(GPU-Z显示48个应该是识别错误),规模相比前代的20个EU提升并不大,没有质变。Skylake中核显最多可以做到72个EU单元,而且搭配64或者128M eDRAM缓存,这个性能可以跟低端独显一战了,但可惜这种配置不太可能出现在桌面处理器上了。
与前面的GTX 980 Ti相比,Skylake的核显性能差距还是相当大,FireStrike跑分中差不多是20倍的差距,1080p游戏中Core i7-6700K普遍在10fps内,GTX 980 Ti可以达到100-160fps,怎么算二者的游戏性能差不多都是15-20倍的差距,这个独显售价在5000元以上,那么算起来Intel这个核显的价值应该在200元内。
另外,Intel的核显兼容性还有待提升,神偷及文明游戏中都会报错或者直接退出,独显就没问题。
Core i7-6700K功耗及温度测试:14nm工艺果然牛
Haswell的继任者本来应该是Broadwell,不过Broadwell因为14nm工艺延期等原因拖到了今年6月份才有桌面版,但Skylake接踵而至,所以Broadwell地位比较尴尬,我们将直接从22nm工艺的Haswell进入14nm工艺的Skylake时代。
整机功耗测试了桌面待机、H264转码、AIDA64拷机、Furmark拷机及AIDA64+Furmark联合拷机5个状态,测试平台未装独显,具体结果如下:
待机时Core i7-4770K整机功耗为45W,Core i7-6700K只有34W,随着负载提高,双方的差距拉的更大了,X264编码测试中Core i7-6700K整机功耗比Core i7-4770K低了20W,AIDA64中功耗低了36W,AIDA64+Furmark的极限状态下低了45W,差不多减少了1/4的整机功耗,14nm工艺带来的节能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此外,内存使用的DDR4电压要比DDR3低,这对降至平台功耗也大有帮助。
温度测试:频率高了,温度并没高多少
温度测试中,散热器是采融的变形金刚,猫头鹰的静音风扇,负载下转速基本维持在1200RPM。需要注意的是,Core i7-4770K的温度是用AIDA64记录的CPU表面温度,但AIDA64在Core i7-6700K上只能显示CPU核心,温度记录用的是HWMonitor软件,通常核心温度都要比表面温度高,不过HWMonitor记录的Package温度,跟核心温度差不多甚至更高,这跟AIDA64的情况有些不同。
目前Skylake处理器还是新事物,相关的软件支持还不够好,包括后面的电压监测都是这样,这里的温度测试仅供参考。
温度方面,Core i7-6700K总体上跟Core i7-4770K差不多,除了H264转码时Core i7-4770K要低了10多度(只看核心温度的话,二者这时候差不多都是60°C左右),大部分情况下Core i7-6700K只比后者高1-3°C的样子,
Core i7-6700K超频测试:风冷5GHz不是梦
SNB架构之后的Intel处理器在风冷超频上都没什么惊喜了,即便是去年推出的、号称专为超频设计的Devil's Canyon处理器也没什么质的改善,不过Skylake处理器的超频能力此前已在厂商及部分测试者中被认可,现在我们也要一睹庐山真面目了。
超频测试在裸机环境下进行,室温24-25°C左右。
倍频超频
首先尝试下主板自动电压下拉倍频,这是以往Intel处理器最常用的超频方式。
自动电压下倍频可以超到48x,频率达到了4.8GHz,时间关系没做长时间拷机测试,不过Linx跑20圈很正常。
倍频超频中,即便把电压提升到1.4V,倍频还是上不了50x,这种方式挑战5GHz暂时失败。
外频超频
从SNB到Haswell的处理器往往只能通过倍频超频,因为100MHz的基准BCLK外频限制很多,基本上很难超过110MHz,即便后来Intel搞了125/167MHz的梯级外频,实际上也没改变什么,超频一直很难超。Skylake架构就好多了,1.4V电压下,Core i7-6700K的外频可以轻松达到125MHz,倍频39x,CPU频率达到了4.88GHz。
不过这时候离要求的5GHz还是有点距离,继续尝试提高外频。
继续提高了一下电压,最终外频可以达到128MHz,而CPU频率突破5GHz,不过软件识别的电压都不准,CPU-Z和HWMonitor中的电压都很低,实际上BIOS中电压已经达到了1.48V。
5GHz频率下跑SuperPi 32M这种单核应用还算稳定,不过wPrime多线程应用就容易蓝屏。
尽管如此,与手头的Core i7-4770K处理器相比,Core i7-6700K的超频能力确实有了长足进步,不考虑体质差异,4770K在之前的超频测试中能稳定在4.5GHz就不错了,4.8GHz频率最多是开机亮屏,而Core i7-6700K可以轻松超到4.8GHz,5GHz也不是事儿。再考虑到个体差异,后续Core i7-6700K还会更轻松地上5GHz,超频玩家这次可以稍微满意一些了。
总结:Skylake值得高玩升级,Z170游戏主板卖点更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Skylake平台可以说是自Sandy Bridge平台以来Intel最给力的一次升级了,CPU同时升级架构、工艺及核显,内存从DDR3升级到DDR4(虽不是桌面平台首款,不过Haswell-E架构、工艺没升级),主板也从8/9系升级到了100系,带来了极强的扩展灵活性,加强了对新一代外设及存储设备接口的支持。
作为其中的旗舰,Core i7-6700K的CPU性能提升了14%,GPU核显性能提升了22%,虽然CPU性能提升基本上还是靠频率提高实现的,但别忘了在14nm工艺的辅助下,Skylake平台在频率提升、性能增强的同时功耗有了明显降低,极限负载下减少了差不多1/4的功耗,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对超频玩家来说,Skylake处理器可能更是个惊喜了,IVB、Haswell时代风冷超频频率上不去的情况要被改写了,手头这颗ES版Core i7-6700K可以轻松超到4.8GHz,外频也能超到125MHz以上,特别是外频的解放更有助于极限超频玩家挑战更高记录。
或者我们还可以再乐观一点,如果Intel限制不那么多,非K型号的Skylake处理器如果也能超外频,那么玩家的兴趣会更大,全民超频的时代可能回来了。
至于主板方面,目前的Z170主板将成为厂商的新旗舰,除了Intel提供的更灵活的扩展性之外,厂商也不吝成本打造新一代Z170主板,我们收到的几家Z170主板普遍针对游戏玩家,强化了网络、音频设计,而且更注重外观的炫酷或者个性化,还有各种高大上的M.2接口、USB 3.1接口等等扩展,主板的功能比目前的9系主板丰富多了。
现在最后一个问题来了——Skylake平台值得你全面升级吗?谈恋爱时你可以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但真把姑娘娶回家还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Intel官方目前还没给出国内的价格,我们假定会它会依照之前升级不加价的方式,那么Core i7-6700K盒装版也要2000-2200元,Z170主板定位也比较高,上市时至少也要1500-2000元,DDR4内存现在的价格虽有下降,但整体比DDR3还要贵上30%-50%,16GB套装依然要1000元出头,组建一套Skylake游戏平台的成本怎么说也要比同级别的Haswell平台高1000元以上,对游戏玩家来说这个差价投资到显卡上带来的效果会更明显。
不过话说回来,用性价比来衡量新平台也太不公平了,尝鲜虽然有代价,但早买早享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考虑到Skylake平台在性能及超频上的优势,特别是目前Windows 10刚发布,高玩们组一套高端游戏平台或者超频玩家挑战新纪录都是值得的。
游客 2016-02-15 20:00
70#
游客 2015-09-06 00:16
本评论因举报过多被折叠 [+]66#
游客 2015-08-13 20:1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6次举报支持(26) | 反对(11) | 举报 | 回复
60#
游客 2016-04-02 13:35
支持(3)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72#
游客 2016-02-20 19:44
支持(11) | 反对(1) | 举报 | 回复
71#
游客 2016-01-04 14:05
本评论因举报过多被折叠 [+]69#
游客 2015-11-09 10:28
支持(3)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8#
游客 2015-09-27 06:43
支持(4) | 反对(17) | 举报 | 回复
67#
游客 2015-08-30 20:40
支持(14) | 反对(5) | 举报 | 回复
65#
游客 2015-08-25 21:57
支持(1)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4#
游客 2015-08-19 08:2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1)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3#
游客 2015-08-18 09:26
支持(0) | 反对(1) | 举报 | 回复
62#
超能网友教授 2015-08-17 15:13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0) | 反对(5) | 举报 | 回复
61#
我匿名了 2015-08-11 16:01
支持(1)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9#
我匿名了 2015-08-11 11:0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1) | 反对(1) | 举报 | 回复
58#
游客 2015-08-09 09:4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2)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7#
游客 2015-08-06 22:2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6#
游客 2015-08-06 22:01
支持(2) | 反对(1) | 举报 | 回复
55#
游客 2015-08-06 21:50
支持(0) | 反对(7) | 举报 | 回复
54#
游客 2015-08-06 19:3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支持(1)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3#
游客 2015-08-06 19:16
支持(0) | 反对(2) | 举报 | 回复
52#
游客 2015-08-06 17:15
支持(0) | 反对(1) | 举报 | 回复
51#
游客 2015-08-06 16:22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0#
我匿名了 2015-08-06 14:20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9#
游客 2015-08-06 14:16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1) | 举报 | 回复
48#
游客 2015-08-06 13:15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7#
超能网友管理员 2015-08-06 12:21 | 加入黑名单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6#
游客 2015-08-06 12:1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2)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5#
游客 2015-08-06 12:1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5)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4#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5-08-06 12:0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4) | 举报 | 回复
43#
加载更多评论